松鼠

电商行业深度报告淘品牌20,线下转线上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如需报告请登录。

楔子

缺乏有历史的消费品品牌背景下,我国商品流通结构复杂,加价率高,大量利益分散在流通环节,国内大多数品牌在诞生之初即与渠道强绑定:90年代日化店产生第一批日化名牌,年初出现超市和连锁药妆店开架品牌;加入WTO后,“世界工厂”产能冗余的背景下,第一代电商崛起,“尾单时代”将长尾需求和大量富裕产能做了快速匹配,成为C2C时期的消费抓手。

年天猫前身“淘宝商城”成立,阿里系坚定转向B2C,在传统线下品牌的迟疑和抗拒中,流量定向输血孵化“淘品牌”,第一代纯线上品牌在s大量诞生。

-年期间,核心淘系与线下达成全面和解,正品自营背书,菜鸟物流护航,佐以跨境电商等专门为电商设置的新的货物流通方式。加上传统媒体势微,淘系流量成为品牌兵家必争之地,天猫作为最集中的线上渠道,成为品牌宣传与销售第一阵地,外资品牌进驻中国的第一站,甚至唯一途径。

传统品牌强势转向线上,而线上却仍然在诞生新品牌;百草味与三只松鼠先后实现上市,御家汇、阿芙精油之后又诞生新一代线上美妆巨头HFP、完美日记,利用扁平的销售结构压薄渠道利润,价格优势领先行业;又以鲜明的品牌特征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成为赛道上的独角兽,开始向线下下沉。

本篇我们着重聚焦四个问题:

1)为什么线下转线上容易,线上转线下难?

2)挺过传统品牌线上化浪潮后,成功上市的淘品牌做对了什么?

3)TP(电商代运营)现有能力,是否能自行孵化淘品牌?

4)流量中心迁移向直播,什么品类最可能从直播里走出来?

一、线下进攻线上容易,线上反攻线下难

线上品牌流通结构更扁平,低价高质产品成交率高。电商品牌的销售渠道多分为B2C直营(天猫旗舰店)、B2B入仓模式(猫超、京东自营、唯品会)和B2B代销/分销。三只松鼠的线上自营收入占比67%,御泥坊线上自营渠道占比营收50%,对比以线下为重的休闲食品,伊份线上自营占比13%,康师傅线上销售占比1%,传统护肤品品牌丸美Q1-Q3线上自营占比20%。更扁平的流通结构,更短的链条,更广泛的地域覆盖,更高效的撮合成交,使得低价优质成为可能。

过去的时代,线下品牌面临的是媒体集中、渠道分散。传统品牌在线下消费者触达路径单一,往往依靠媒体投放来增加品牌露出。分销渠道环节多,通过经销商向KA渠道铺货,控制销售,打造护城河。

电商崛起后,线上品牌现状是媒体分散、渠道集中。淘品牌的黄金岁月里,电商品牌面对的是媒体集中(流量来自淘系)、渠道集中(成交在淘系);之后,互联网用户时常几无增长,头条系崛起,流量增量来自站外。媒体变得分散——流媒体平台DAU与平均使用时长高于电商平台,根据极光大数据,抖音DAU超4亿,快手DAU超3亿,淘宝DAU约2.9亿。

渠道集中,则佣金提升速度快;媒体集中,则客户管理费率(买流量)提升快。年后,受益于takerate提升,阿里的佣金收入和客户管理收入全面高于GMV增长。-年阿里客户管理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而后逐渐下行;根据阿里Q4财报,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为23%,买流量日益昂贵,电商平台的客户管理费用攀升。

线下品牌转线上,核心在控制货不乱,价不乱,渠道利益不乱。因此什么品类适合做线上呢?

渠道自有化率越高、品类越标准,越容易转线上(虚拟物品、化妆品、书籍影音、3C产品最容易做线上;半标品如衣服鞋帽、小厨电等常以“线上专供”的方式维护线下利益);

此外,较新和较分散的需求,靠传统渠道难以满足,线上渗透率也较高(个人护理小家电、宠物用品等);

最后,特殊政策为电商松的口子,只能通过线上走。比如来不及过CFDA的化妆品,只有跨境电商一条正规门路。

一般来说,只要控住价格和货,线下品牌转线上相对容易。

线下地租(5-25%)转为线上佣金(4-10%)。广告费全渠道投放,更高比例挪向线上。

线上B2C自营对于传统线下品牌而言,往往是毛利提升、费用率提升的过程。如选择将售前售后等客服人员、物流、仓储、网络投放外包给专业TP服务公司,则可以有效控制费用,对于线上起步初期的公司非常有利。

但反过来,纯线上品牌转线下,难度非常大,经销商模式相当于把缩减的环节加回来,不牺牲毛利则很难做到和线上同价;自营终端门店更是重资产、费力且分散,人力和租金成本剧烈抬升;即使是看似最轻省的品牌方直接进驻大型连锁超市,组织结构的变更、与渠道的磨合也十分困难:

维持终端售价不变情况下,超市进销差价+货返,大概率高于线上佣金;如果要参加KA促销活动(相当于获取线下流量),成本不会比线上低。

促销人员、柜姐/BA放置在不同渠道里,人力成本骤增。网店可以人管全国,但线下一个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家,放个地面促销人员将带来的明显的人力成本抬升。

线上品牌对于线下人群而言,多是知名度较低的小众品牌,而线下渠道对线上品牌而言又是小渠道,在品牌内部很难得到足够的预算支持。

克服以上全部问题,也会发现,线上挤压线下增长,商超的增速比线上低。

所以对于纯线上品牌来说铺设线下渠道,对管理能力和执行度都有考验,线下细分渠道多,对经销商的管理不善也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类比在美国市场发展快速的DTC品牌(Direct-to-Consumer)通过全自营渠道销售,去除中间商;以更精确的定位,以小众市场做数据驱动营销。面对的同样问题都在于,完成了0-1的跨越,用产品和渠道打通消费者。但难以建立自有渠道,难以获得规模增长。在单一渠道的成功难以保证品牌的延续性,面临的不确定性相对线下品牌更强。

二、淘品牌的1.0VS2.0时代

(一)淘品牌的定义与上市历程

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淘品牌更名为“天猫原创”,但习惯上仍称为淘品牌。这些淘品牌基本都登上过双十一品牌榜。化妆品品类有御泥坊、阿芙精油、膜法世家等,服装品类有茵曼、韩都衣舍、Artka、裂帛等,休闲食品有三只松鼠、百草味等。

首先,我们试着定义概念:

淘品牌1.0:指自有品牌在线上发家,入驻了淘宝商城(天猫),线上年销售规模过亿的品牌。大约家,包含了较早期的淘品牌例如七格格、绿盒子等。

淘品牌2.0:指经受过传统品牌线上化大潮冲击后,谋求线下发展或多平台发展,且线上销售占比维持50%以上的品牌,尤其是寻求上市的55家淘品牌,例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小熊电器等。

新晋淘品牌:发展于传统品牌线上线下并行时期,多从空白的细分市场起家,或拥有极高的IP价值,重运营、产品力强。比如李子柒旗舰店、HFP、完美日记等。

淘品牌增长受限,寻求上市,迈向淘品牌2.0:如前文所述,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破亿,传统品牌捕捉到线上化趋势的信号,以纺织品为首的线下品牌开始大举入驻线上,取代淘品牌的地位。原本定向导给淘品牌的流量被传统品牌分走,淘品牌在榜单上的位置逐步下滑,越来越多线下强势品牌与天猫握手言和,以线上拖动增长。在此背景下,淘品牌开始谋求出淘,不仅尝试与其他平台如京东自营合作代销,也接触资本,寻求上市以扩大规模。

品类上,休闲零食护肤彩妆纺织服装。淘品牌1.0向2.0的进化中,从上市的企业数量上看,市场对淘品牌的认可,休闲零食优于护肤彩妆,优于服装类。线下品牌越弱、集中度越低的行业,越容易产生线上大品牌,如休闲零食;而线下存量竞争激烈、渠道利益绑定较为深度、讲求体验的非标行业,线上化速度则更慢。据年公布的数据来看,阿里共计拥有家天猫原创品牌(淘品牌1.0)。截至年幸存下来有的54家左右(即在阿里的支持下准备上市的淘系品牌),截至年2月底共上市55家淘系品牌。

(二)淘品牌1.0与淘品牌2.0的差异

1、淘品牌2.0运营重心变化

上市的淘品牌比较集中在休闲食品与化妆品类,所以我们将重点放至这两个品类对比:

1).研发:两个品类中,没有背靠大集团的淘品牌,研发投入都不会太大。但是相比淘品牌1.0,淘品牌2.0看重产品性价比与上新频率。淘品牌加大研发投入使得产品有一定品质保证,C端销售上又能不断触达客户。例如,三只松鼠在新疆产地拿最优的一批红枣;完美日记成立至今平均3个月上新一次,且配合针对性营销。

2).营销:现存的淘品牌2.0的品牌露出远不止在站内,更多的是在站外。淘品牌1.0是基于商品SEO的逻辑推荐(用户搜索的是产品关键词,品牌买的是推荐位);淘品牌2.0是基于用户画像,结合站内站外营销导入(用户搜索的是品牌,品牌买的是站外营销),多点发力打造爆款引流。成立于年的HFP,通过站外投放大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dl/121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