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第一天,王长田就在论坛上说,论坛太多了,应该多留点时间给电影人回去做实事。不过,今天“放料”最多的还是王长田,猫眼正在独立IPO,80%的保底发行是双方有不履行合约的。同样,王中磊也爆了一个料,他说《芳华》的制作费超过一个亿。
作者
秦泉
今天是上影节论坛部分开始的第一天,电影大佬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布道”。
无论如何“畅言”,这些大佬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电影市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面临着持续的增速放缓,电影观众似乎也正在逃离国产电影。
不过大佬们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尽管道路曲折,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在这一天的论坛上,尽管没有一个大佬出来“放炮”,但还是提供了一些“内幕”消息,王长田说80%的电影保底不仅失败,保底双方也不履行合同,因为双方都有“毛病”。
坦言的王长田和电影界“新人”俞永福,是今日论坛发言的两位“明星”大佬,收获了不少笑声和掌声。王中磊也带来了新料,他说《芳华》的制作费超过了1个亿,都花在了“复原”年代场景上。
以下是《三声》根据两个主题对今天电影大佬们的发言整理:
由《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中国影视领袖峰会”
在整个电影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最受影响的是“一线战队”的影业公司们。在电影节的第一天,他们表达着他们的新思考,俞永福说阿里影业不会做一家传统的电影公司,要专门做行业里的新基础设施,王长田可能不相信,“电影行业就这么小,大家做来做去就是做了同一件事”。
面对行业的增速问题,敢言的王长田缺表示并不担心,三四年后的电影整体市场将会是现在的两倍,这是他的判断,让我们不要一味盯着票房看。在过去一年有着明显“退步”的华谊兄弟来讲,叶宁的话术并没有改变多少,他说“做好电影”是华谊一直追求的。
“发展放缓不可怕,可怕的是观众对电影的满意度下降了”
任仲伦:当年整个票房放缓以后,大家好像有点沮丧,甚至有点负面的预测。
放缓的速度我觉得不是特别感觉可怕的,因为毕竟在去年还是增长了3.7%,但是引发的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
电影数量增加了,但观众的满意度,对需求的满足度并没有增加,年我看了一个数据进行评价,只是有43.8%的观众对国产片不够满意,将近85%的观众表现中国电影好电影少,电影数量增加了,实际上我们每家影院的效益在下降。
年过亿的票房的85部,10亿以上的9部,票房一千万以下的部,从片方角度来讲,每部不会超过万,现在谁在用万拍影片,这就告诉我们,供给角度存在非理性、非正常的产业现象。
“阿里影业要做电影行业的新基础设施”
俞永福:阿里影业不想做一家传统的电影公司,我挺想把阿里影业的名字改了,改成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
我们是不玩票而是做实业的,所以才会由我这样一个理工男带业务。
整个阿里的生态、阿里文娱生态和阿里影业生态就是在这三个层面能够对产业基础设施提供价值。
我希望大家记住的阿里影业是一家基础设施公司,我们是服务于这个产业的用户和内容的平台,所以阿里影业跟所有的从业者是服务的关系而非竞争的关系。
王长田在两场论坛上频频“放炮”
“王长田‘不信’阿里会退出竞争,俞永福仍坚持不与传统电影公司竞争”
王长田:阿里影业是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我们是基础设施的使用者,而且永福承诺不跟我们竞争。但是我觉得有一天也许我们还是会竞争的,因为这个行业其实很小,大家做着做着就做成一样的公司了。
俞永福:阿里影业定位成基础设施会一直坚持下去,从这个角度我会跟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竞争,但是从上游内容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不会竞争。
刚才提到产业小的问题,这是很关键的,其实今天很多电影项目在中国已经过度资本化了,因为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讲没有大家想象的大。虽然去年取得了多亿的票房,大家从行的角度讲这可能是非常非常小的产业。
第二,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基础设施把产业做大,我宁可做其他的。
“三四年之后电影整体市场将会是票房的两倍以上”
王长田:我不建议大家把所有的目光全部治白癜风太原哪家医院好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dl/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