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在中低端制造业被东南亚和印度取代的情况下,中国很可能在农业集约经营上发力,充分利用中国自然条件极为优厚的特点,将中国由世界工业基地变成世界食品基地。
农业品牌化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最大的商机,在中国品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诞生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
一、消费者的品牌化需求日益强烈
消费者极度渴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优质农产品。
在消费者心目中,品牌化的农产品代表了信赖、放心和高品质。
现在,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我国大多数农产品还处于无品牌阶段,优秀品牌农产品更是严重缺失。
“吃什么”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想吃放心的、可信赖的品牌农产品却买不到;从米面粮油到瓜果蔬菜,从猪羊鸡肉到海鲜山珍,让消费者耳熟能详、值得信赖的品牌少之又少。
这无疑是企业创建品牌的最佳时期,谁能填补品牌农产品的空白,谁就能把握住商机。
二、区域品牌大多“有名无牌”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的不同,几乎每一地域都有蜚声中外的区域名品。
但是,很多名优特产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品牌效应,还处于“有名无牌”的阶段——知名度高但品牌化程度低,并且鱼龙混则、真假难辨、市场混乱。
由于经营主体与受益主体不明确以及区域品牌的“共有性”特征,区域品牌正在被“滥用”。很多区域农产品还出现“株连”危机,一家的产品出现问题,整个区域品牌都会受到牵连。例如,五常大米掺假事件。
对于企业来讲,区域品牌蕴含着巨大的产地资源、口碑资源,还有品类资源。
三、互联网农业品牌迅速崛起
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举步维艰的渠道建设、高昂的传播费用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产销不平衡问题,使农产品食品经营者在塑造品牌时一筹莫展。
褚橙、柳桃、三只松鼠等互联网农业品牌的迅速崛起,让传统农业企业看到了希望。
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运用,可以从金融、生产、渠道、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改造传统农业,并塑造出新型互联网农业品牌。
随着农产品食品网购的逐渐普及,将农产品食品搬上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建设农产品食品品牌,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发展机遇。
发展品牌农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农产品品牌与农产品商标的关系
打造农产品品牌,需要对农产品属区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要进行挖掘,依托农产品品质认证、地理标识和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价值。而农产品商标只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部分内容。“品牌”和“商标”都需要塑造形象并赋予内涵、提升商誉,但商标更注重营销体系的建立,提高消费者影响力。
2、农产品品牌与营销体系建设的关系
营销体系是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消费者是通过营销体系了解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产品生产者是通过营销体系推销、宣传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就不可能形成知名品牌,即使已形成知名品牌,如果营销体系建设跟不上,品牌生命力也不会持久。例如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通过近万人的营销网络和体系建设,打造了面食业产品高知名度的品牌。
3、农产品品牌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发展品牌农业必将带来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上升,如果产品提价带来销量下滑甚至企业效益下降,则品牌就难以持续发展。我国粮、棉、油、糖和部分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一些商家侧重于将品牌定位在高端领域,认为只有高端的品牌才是品牌,其实中低端品牌也有自身发展的优势,有其特定消费群体,关键是要找准市场需求,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升竞争力。
品牌是信用的标志,品牌经济是信用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品牌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正面传播,也会因便捷的信息网络而快速扩散负面消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声誉的维护就不只是表面文章。
年,我国人均GDP突破美元,年达到1万美元。全球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达到美元时,居民消费就开始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升级。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长期与“不足”作斗争,今天已进入与“过剩”作斗争的新阶段。买方市场的出现,正在使企业经营由过去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使企业之间的竞争由生产能力之争转向销售能力之争,价格战转向品牌战。就消费者而言,大部分消费者已开始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
以品牌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之举。品牌农业,必须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理念、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全面、深入、系统地谋划。品牌盛则农业盛,品牌强则农业强。
那么问题来了,土土的农产品怎样才能适应今天的营销环境呢?来看看这些国外品牌是怎么做的吧!
案例分析
01
举办酷酷的营销活动
在北美,美国百年农产品企业博特农庄的BabyCarrots(小胡萝卜)每年都要销售近亿袋。他们将胡萝卜包装成可以方便携带和食用的小包装,让年轻人吃得更健康。推广标语为“Eatthemlikejunkfood”,即“像吃垃圾食品一样吃胡萝卜”。他们借助了以下系列活动让小胡萝卜打入年轻人内部:
1、采用像Doritos(多力多滋)一样的袋包装;
2、在自动售货机中售卖;
3、使用口号,例如“原始的橙色涂鸦”;4、借势年轻人喜爱的节日,例如万圣节,创造融合scar(疤痕)和carrots(胡萝卜)的新词——scarrots;5、开发一个好玩的手机应用,由人们实时咀嚼胡萝卜的声音提供动力。厨房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胡萝卜,摇身一变成为开袋即食、最健康的零食,最终发展成了一笔数十亿美元的美国生鲜零食大买卖。
02
与年轻人喜欢的品牌联名
迪士尼主题公园深受年轻人喜爱。上海迪士尼,是中国境内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年游客量达到万人次。今年8月,美国最大的新鲜果蔬生产商都乐(Dole)与上海迪士尼达成战略合作,并发布了达成合作以来共同研发的多款新品。据悉,游客一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即可看到都乐全新品牌形象在“奇奇蒂蒂果摊”的呈现。除了在产品包装上加入迪士尼元素之外,二者还计划针对儿童及家庭推出一系列营销活动,包括客户推广、数字集成、店内活动,以及与都乐产品相结合的主题食谱等。
03
借势青年文化潮流
大中华区是佳沛全球最大的市场,佳沛联合电商巨头天猫展开大型营销活动。通过年轻人热爱的漫画形式和社交平台bilibili进行营销,佳沛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佳沛奇异果所蕴含的天然维C营养。活动有三大亮点:
一是女排运动员朱婷化身热血漫画主角,穿越到二次元的排球场上,与小伙伴们并肩作战,召唤佳沛阳光金果的维C小金矿为健康助力;
二是B站多位知名up主参与;
三是活动邀请广大消费者拍下吃阳光金果,投稿B站,有机会让佳沛承包全年的金果。
04
更换有创意的包装
为了讨好日本年轻人,日本推出迷你型的饮料瓶装大米PeboRa。据悉,该大米的名字来源于“petbottlerice”的缩写,一瓶约克,装上“一见钟情”、“秋田小町”等35种日本品牌大米,价格在~日元(约26~59人民币)不等。塑料瓶使用可保持大米鲜度的材料,包装膜色彩艳丽,用大字突出所装大米的品牌。为方便食用,所有品牌均制成免淘米,适合单身生活者以及户外活动时使用。由于无论是购买还是食用都非常方便,很多人甚至买来当作礼物。日本青森县一家便利店自引进了饮料瓶装大米PeboRa后,销售量节节攀升,年销售量达0多瓶。商店中摆放大米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都是一袋袋大米挂在货架上,人们必须用力气提起来才可以,想改变这种沉甸甸的传统形象。”PeboRa门店在展示方法上下了功夫,采用了像葡萄酒杯一样轻易可以拿在手里的设计。
05
打造刷屏爆款
CBNData发现30岁以下用户是短视频受众的主力,使用粘性也更高。短视频平台具备的社交属性,非常适合打造爆款农产品。“爆款”一词来源于电商,是指那些销量特别大的某一个单品或一类商品。爆款是消费者认识农产品品牌非常好的切入点。消费者快速产生第一次交易,才有机会形成复购和留存,带来更多的销售转化。每日好货曾联合头条、西瓜、火山、抖音、快手五大平台的达人共同打造了“攀枝花凯特芒果”这一爆品,平台总销售额达万元,其中抖音达人账号“百果坊水果”单条带货短视频的销售额就达到65万元。每日好货负责人透露了打造爆款的基础,“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就是要找到有特色的产品进行推广,尤其是要找到那些大品类中的特色品种。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橙子是一个大品类,但是可能不熟悉奉节脐橙或秭归脐橙,其实这些特色品种就具备一些爆款潜质,比如说甜度更高、果皮更薄等特性,这是我们可以打造爆款的基础。”发掘有爆款潜质的品种只是第一步,策划整体的推广方案才是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每日好货会联合平台上几百甚至上千的达人账号集中推广一两个单品,产出多样化的视频内容,突出水果的美和果农辛勤劳动等细节,通过这种方式把话题热度炒起来。有了话题热度和爆款单品,下一步就要集中做好供应链的支持,提前和供应商约定订单量,做好后续的备货发货工作。当用户收到货品分享视频时,又会带动二次传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款农产品的爆款打造,周期一般是1-2周,从团队选品到寄送样品,再到引导产地拍摄、内容传播。此外,农产品的拍摄也要把握产品的季节性特征,“主播在结满果子的果园拍摄效果肯定好于在室内场景的拍摄。”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可资借鉴的案例。没有品牌,农产品就无法实现从产业优势到市场价值的转变;没有品牌,消费者面对优质产品时也会“纵使相逢应不识”。
鉴于农业品牌的重要性,中农富通农业商学院特组织开设“农业品牌建设专题研讨班/讲座”,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交流讨论等环节,提高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及涉农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的理论素养及知识水平,对农业品牌建设有系统的把握和理解,提升品牌建设实操能力,进而实质性推动自身品牌建设的步伐。
报名方式: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jt/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