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鼠 > 松鼠的生活环境 > 高配二代,不必争C位的她们争什么
当前位置: 松鼠 > 松鼠的生活环境 > 高配二代,不必争C位的她们争什么
别人C位出道,她们C位出生。
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谊兄弟CEO王中磊、荧幕女神邱淑贞、功夫巨星李连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他们尚未完全走入公众视野的女儿们。作为开拓者的后代,生长于斯,名声与资源自是无需避讳的事实,但倘若光环是命运馈赠的礼物,那背后的压力则是暗中标好的价码。无论是人情练达,还是洞明世事,对于年轻的她们来说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们需要不断另辟蹊径,才能不作为影子长大;她们得在成长中学会接受,或许自己在天资上并不比别人更优秀的事实;她们都希望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也必须在寂寞中学着忍耐和宽容。但即便出身优越,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就得活在镜头之中。因为对她们来说,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去,似乎更有吸引力。1白浪:两种人生外的第三种活法◤白浪(LydiaBai),年5月27日出生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独生女,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程系
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最初找到白浪饰演“青年郎平”时,她的第一反应是立马拒绝,理由是:“我不会演”“我没时间”。待到大约三个月之后,白浪结束了自己在这部电影里的旅程,这一场“意外”的与年轻时期母亲的交集,彻底改变了白浪的人生路径。曾经在排球和金融间陷入两难抉择的她,如今开始了第三种生活……意料之外的邀约
白浪自小生活在美国,14岁开始在学校里打排球,位置是主攻手。同时期,她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主修管理科技与工程。在大三那年,白浪和妈妈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路径的对话,是要去投资银行实习,还是去打职业的排球比赛?妈妈对她无所隐瞒:“你的天赋不是那么高,打职业比赛不会打到最好,如果选择体育这条路,会很难。但是如果你爱打排球,我会支持你。”那一次,白浪选择了放弃排球,穿上职业装,一头扎进了金融的世界……“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排球队打球,位置是主攻手。”▍
“一年后,我代表斯坦福大学校队打了最后一场告别赛。”▍
此后四五年的时间里,她的生活周而复始,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她五点起床锻炼,然后吃完早饭去上班,在电脑、邮件和会议室之间奔忙,晚上八九点下班。她所在的创业公司预计年上市,老板很赏识白浪的智慧和能力,甚至已经想好了在上市之后怎么给她更好的职位和待遇。就在这个当口,《夺冠》的出演邀约来了。年初,剧组通过郎平试探着问询白浪的出演意愿时,她毫无悬念地以“工作太忙”为由推拒,直到妈妈第二次又来找她:“我妈说,他们老给我打电话,你能不能去试一下?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再打扰我了。”白浪听了妈妈的话。不久之后,她就在旧金山见到了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表演指导老师李雅菂。“年,妈妈来旧金山看望已经正式工作的我!”▍
每天下午待白浪下班之后,他们约在剧组专门租下的一间地下排练室里,做了两周的表演训练。李老师用自己的训练方式,一点点激发了白浪发自内心深处渴望表达的心性。此刻,她很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这个电影的拍摄邀请,“还好我去尝试了一下,不然我觉得我会后悔一辈子。”百分百体验一次全方位的放弃
《夺冠》一切拍摄事毕,白浪从北京飞回旧金山,她的“假期”结束了。她回到办公室,坐到电脑前的第一刻做了一个决定,她要辞职。“其实这个感觉之前一直就有,只是我没有听我自己而已,但是电影拍完了,我也真的变了,就是又找到我自己了。”白浪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说了要辞职的决定,“当时妈妈正在外面打比赛。她说,好,我们现在来谈一下你辞职所要放弃的东西。”白浪回忆当时情景淡淡说:“我要放弃住在旧金山的朋友,放弃每个周末跟这些朋友出去玩儿,要放弃很多我喜欢的东西……但是我没有犹豫。”“因为拍完这部电影我就知道真的开心是什么感觉,又回到工作桌子上,我就马上明白我心里的感觉又是啥,这个,我不能再接受了。”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她紧锣密鼓地向旧金山的所有朋友知会自己的决定,一一和他们道别。大家都很意外,她的老板甚至流着泪几度挽留她。离开的那天是早晨四五点钟,“我再看一下旧金山的路、桥、楼,我真的走了,好开心,但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老实说,这个过程我得百分之百体验一下,因为得明白我放弃的是什么。”至今,她已经在北京住了三个月。每天如果没有拍摄和宣传工作,她就规律地上语言课,在家里读书、锻炼,还在做配音训练。她在北京还没有什么朋友,每天就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我没有觉得孤单,特别奇怪,可能因为我是双子座,在旧金山的时候老和朋友出去玩儿,但是这时候可以在家里待着,好舒服,是不同的节奏,但是也很开心。”关于未来的规划,白浪坦言自己还没想好。有人曾说,《夺冠》是白浪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很可能也是最后一部。言下之意,她的身高条件可能会让她很难找到配戏的演员。真话,难免会让人不好接受。“我听了这句话也没有不甘心,我觉得要面对现实,谁都不知道我以后是什么样。虽然我现在也有不安,但是我真的在生活了,在体验新的挑战,我真的是我自己了。”2姚思为:不怕事,是家人教会我的事◤姚思为(AnnabelYao),年1月14日出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任正非的小女儿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在读外人喜欢用“优雅”“完美”“天之骄女”来形容任正非的小女儿——“华为小公主”姚思为,但这个刚满22岁的女孩,似乎更认同“有人说,我像个机器人”这一句。回顾刚过去的年,姚思为觉得并不好过,“其中一件,就是家里的事。”姐姐孟晚舟的遭遇,让她感受到家人的坚强,从慌乱害怕到勇敢面对,这是还没从象牙塔走入社会的姚思为,一次真正的成长修炼。互联网码农VS时尚界人士
“我可能有点儿缺少人情味儿。”面对采访,姚思为用了这样一句开场白。即便如此,说这番话时候的她,看上去显得十分随和坦率。她似乎从未经历过少女期的情绪纠结。“烦恼太多是无意义的,事情来了,我只会一件一件去解决。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我会严格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去实现我的目标。”你很难相信说出这番话的人,只是一个20岁出头还没走出校园的小女孩。“小学一年级加入中国舞蹈队▍第一次上台演出结束完有点小兴奋。”在哈佛大学,姚思为以英文名“Annabel”注册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理工学科,似乎并不是富家女孩们青睐的专业,因为它听上去太冰冷太不好玩了。但有个对技术人才看重的老爸,也显得合情合理。“但其实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时尚。我从小是跳芭蕾长大的,我学乐器也懂设计。我知道时尚界的人士和互联网的码农,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画风。”当我们问起她未来会不会进入华为工作时,姚思为回答,“应该说是一定不会。因为我已经很坚定,要向时尚领域发展。其实我学的这些东西都可以与时尚进行结合,比如我知道现在很多大秀,都会使用全景特效、人工智能。未来,甚至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给大家挑选服饰、造型搭配。另外,很多高科技的可穿戴设备,其实已经成为时尚本身。”作为风华正茂的少女,姚思为爱自拍、爱打扮,有喜欢的偶像明星,甚至对演艺圈颇有了解的兴趣,“但你知道,我可能不太适合走这条路。就好像在我的身上,也要背负一个品牌的形象。比如我的专业,听起来就很安全,和身份很搭。我不能做一些看起来容易出差错的事情。”在迁徙中保持独立
在姚思为出生的年,她的母亲与所有普通家庭的母亲一样,仍然要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舍;此外,她也要在照顾丈夫,还是照顾女儿之间做出取舍。姚思为的童年,是迁徙而动荡的。自幼起,她先后在深圳、上海、以及海外生活。虽然母亲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家庭的责任,但在姚思为的记忆里,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必须靠自己独立生活。十岁时,她独自参加海外夏令营。晚上睡不着时,哭着打电话说想家,她问妈妈能不能去陪自己。结果姚凌说:“我不会去陪你,你安安心心待着,不要再打来。”说完这句她又补充道:“我们家这种情况,父母是不可能一直陪着你的,你必须要独立。”“年,妈妈陪伴我一起参加了leBal(巴黎名媛舞会)”▍
“那你会对此感到抱怨或遗憾吗?如果父亲能够多陪陪你,是否童年会更快乐?”“但你不能什么都要。我已经很清楚,比如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或许资源、见识,都会比很多其他人更多一些。我不会避讳,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既然如此,肯定是要做到更优秀的,而不是说反过来再去抱怨。”“高中毕业前最后一次在上海演出▍和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跳巴兰钦的《主题与变奏》”年是华为艰难的一年,作为当局者,姚思为的第一感受是“害怕”。“以前从没有过这种级别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有太多未知,会觉得很慌。”在上半年,曾有一度,她很怕接到电话,甚至会不停地查看新闻,随时刷手机,以便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信息和评论。但姚思为并没有对父母去倾诉这种情绪,她看惯了老爸曾经如何单枪匹马、迎接挑战;如何云淡风轻,化解压力。她也知道母亲,始终以坚强和自律,作为日常最重要的品格之一。“到了下半年,我忽然不再那么焦虑了。知道事情来了不能怕,要想办法去解决。这是一直以来,我的家人教会我的东西。”3王文也:我是“圈内”长大的“圈外人”◤王文也,年2月18日出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之女
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导演专业在读
有人说,王文也是生活在现实里的“GossipGirl”——货真价实的富家千金,名利场旋涡中的神秘焦点。一举一动,都能引发人们的讨论。虽然不是“圈内人”,但王文也可谓在娱乐圈的中心长大。在外人看来,她仿佛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然而,作为“华谊千金”的王文也,难道就不需要面对跟普通人一样真实的人生吗?生活与电影,哪个更好过?
在社交网络上,王文也总是自带话题标签,尽管这并非她所愿。作为华谊兄弟CEO王中磊的女儿,王文也学的是导演专业,却时常不得不活得像个演员。四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以3:1战胜了塞尔维亚队,一举拿下奥运会决赛金牌。当天,王文也兴奋地发布了一条微博,想表达自己的欣喜与自豪之情。没想到,霎时间这条微博成为众矢之的。“评论里像疯了一样,说我不是中国人,却在这里装。”气愤之余,王文也随即又发布了一篇微博长文,正面回怼了网友的质疑,并在文末写道:“在没有提高自己的前提下,不要擅自给别人下定论,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你和我一样”。而在发布这条微博之前,王文也并没有跟父母讨论过。尽管她并非公众人物,但她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发酵成“故事”,甚至“事故”。可王文也的初衷也简单:不管别人怎么说,她还是想做更真实的自己。之所以会被网友质疑“不是中国人”,是因为在这个事情发生的前几个月,王文也收到了来自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学习电影制作的相关内容,迈出了女承父业的第一步。为此,王文也考虑了很久:到底学电影这个事情,是遵从的自己的喜好,还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在学院,王文也见识了很多天才型创作者。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并不属于其中。王文也的成绩不差,始终是中等偏上,她也极为认真去筹备每一次的创作。但归根结底,由出身方面带来的光环,并非创作领域的天赋和资产。此刻的她开始感到迷茫:“马上要毕业了,我还不知道之后能做什么。我不像父亲一样具有管理公司的头脑。虽然学的是导演,但我也并不确定,是不是以后真能拍电影”。“这些困惑,你有和父亲聊过吗?”“有,他劝我别想太多,先出去走走,多看看。”在影视行业叱咤风云的王中磊,私底下,几乎完全不干预女儿的成长。王文也拍摄短片需要演员,王中磊就乖乖按照剧本里的设定,给她做个小演员。在短片里,他是再普通不过的,年过四十的中年男人。在片场,王文也说什么,王中磊就做什么。他不会提出任何异议,也并不给予任何好或坏的评价。“他对我说,你就完全靠你自己吧。”“生日礼物要洋娃娃,还要一个弟弟。”▍能和父亲互换一天身份吗?
“缺少人生经历”,是王文也反复提及的困扰。所以,一旦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和别人交换身份,她最想过上怎样的生活?“如果真要交换,我还挺想跟我爸互换一下的,哪怕一天也好。因为真去经历他的一天,才会更理解他的辛苦。”作为女儿的王文也,理应是距离王中磊最亲近的人。但即便如此,她却很少能看到华谊兄弟真正商业层面上的操作。“我想了解他的每一天,真正在面对着什么。”在日常,王文看到更多的,反而是父亲手里拿着个剧本,一场一场看下来,询问周围的人对具体故事的想法和意见。“他是真正爱电影的人。”王文也如此评价道。生活里,王中磊话不多,像个闷葫芦。即使真遇到什么生意上的困难,也并不会跟女儿分享。在王文也眼中,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王中磊,偶尔会把自己关起来,看看电影,看看书,再喝上一壶咖啡,慢慢把压力给消化掉。“在爸妈20周年纪念日上完成了我的伴娘梦。”▍在王文也的记忆里,从童年起,与父亲相处最多的时光,就是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电影。“我妈经常吐槽我俩。别人家看电影,要么全神贯注,沉浸在故事当中;要么讨论一下剧情,演员帅不帅,演得好不好都可以作为谈资。我和我爸凑在一起就不一样了,一会儿说这个光打得是不是不行,一会儿说这个调色没调好啊,一会儿讨论收音,一会儿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ly/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