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症状及治疗 http://m.39.net/pf/a_4710686.html很长一段时间里,“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这个身份是很装逼的,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部分,部队大院某种程度上被瓜民们贴上了黄金贵族的标签。
在老北京城与新北京城之间,存在着一个部队大院聚集区。这个聚集区以天安门为中心向西推进,空军大院是第一家,依次是海军大院、装甲兵、通讯兵、铁道兵、各种政治学院和军事学院文工团等。
空军大院为何排在第一家呢,这就足以见得毛泽东对空军的重视程度。毕竟在解放战争期间吃了空军薄弱的亏了,因此建国之后,优先发展空军。那时候空军大院的话务员接听电话不说“喂”,上来就是一句“全力以赴”(毛泽东语录),如果对方接不上下一句,那对不起,直接就不给你转接电话。
年,时任出版社编辑的马未都帮助王朔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空中小姐》,引领王朔进入了文学圈。接着是:刘震云、莫言、苏童等,可以说马未都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新中国文学的半边天,号称中国新文学界的教父。
王朔同样出身于部队大院,年,王朔迎来他个人的巅峰,他的4部作品在这年被同时搬上银幕,《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顽主》《轮回》,文学界、娱乐届不约而同的称年为王朔年。
上世纪80年代,由王朔、马未都、刘震云、莫言、海岩、史铁生等发起成立的中国首家民间影视创作机构——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成员名单几乎囊括了80年代中国大陆文坛几乎全部重要作家,堪称国内最早的编剧工会。随后推出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也捧红了葛优葛大爷。
当然还有那部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万人空巷的《渴望》。
而那时候的冯小刚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美工,在机缘巧合认识王朔之后,便视王朔为人生偶像及精神导师,依靠自己的高情商和会来事,特别是王朔喜欢的那股天生流氓劲成功俘获王朔芳心。年,冯小刚能够和郑晓龙联合执导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其实就是王朔力排众议给冯小刚的机会。
王朔力排众议拉进“京圈”的另外一位明星还有当时还在上大学的徐静蕾。对徐静蕾的迷之好感,王朔毫不忌讳,他后来甚至直言:在他死后会把所有家产都留给徐静蕾。
而徐静蕾却是瞧不上范冰冰的。
比如录《最强大脑》的时候,徐静蕾当着大家面就说:“我比范冰冰好看”,这个好看指的是内在。
还有一次,徐静蕾直接就说“爱走红地毯的人都有病”,比巩俐说的“没带作品走红毯都有病”还直接,这怎能不让人联想到范冰冰呢。
徐静蕾
冯小刚也算运气不错,高中毕业后进入了部队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部队精简整编,冯小刚被迫提前退伍转业。退伍后冯小刚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正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郑晓龙——就是《甄嬛传》的导演和总制片人,不过,他最划时代的代表作应该是早期的电视剧《渴望》、《北京人在纽约》,也是因为郑晓龙的关系,冯小刚才有机会认识王朔。
郑晓龙出生于总后大院,是冯小刚羡慕的大院子弟。当时,郑晓龙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主抓生产,谁想进中心,都要通过他,冯小刚对他非常恭敬,整天跟在他后面跑,最后,总算调到了电视剧中心当美工。说是美工,其实就是打杂的,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场记、剧务,有时候给美工打打下手,如果需要群众演员时,他也可以上阵。
那时候有一部电视剧叫《凯旋在子夜》,里面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反派,一上场就被击毙的越南军官。剧组里的人跟冯小刚开玩笑说,看您长得特像越南坏人,不演这个太可惜了。——于是冯小刚义不容辞地上阵了。
当然,这个郑晓龙也是部队大院出身,他是来自于总后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陈凯歌的老婆陈红也是这个院的。陈凯歌也是部队大院出身,他在自传《少年凯歌》里面描述过一个场景,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带头批斗过他的军人父亲,事后回忆起来可以说悔恨终生。那段写的非常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很多人评价,这些导演里面就属陈凯歌的文学功底最深。陈凯歌前妻是倪萍,前前妻是洪晃。洪晃的母亲是章含之,曾经当过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外祖父是曾和鲁迅打过笔墨官司的著名文人章士钊,可谓家世显赫。
陈凯歌在93年拍了一部《霸王别姬》,豆瓣评分9.5,在豆瓣华语电影TOP里面排名第一。当然,陈凯歌还是陈赫的表舅。《爱情公寓》红得发紫,结果最后只红了一个陈赫,更尴尬的是,陈赫是靠在《跑男》里面耍贱红的。
后来郑晓龙拍了几部电视剧都挺红的,《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甄嬛传》《芈月传》,把孙俪这么一个在《情深深雨蒙蒙》里面给赵薇伴舞连个正脸都没有的舞蹈演员,捧成了一代娘娘。据孙俪讲,拍《情深深雨蒙蒙》的时候,能偷偷穿一下赵薇在剧中的鞋子,都能美上天,如今风水轮流转,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时候他们一伙人吃饭,冯小刚都是处于末席,这个位置在山东叫做“扒席口”,就是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你要负责接菜,捎带着端茶倒水。那时候冯小刚的外号叫做“冯裤子”。年,同是部队大院出身的叶京,把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成励志情感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里面对“冯裤子”极尽挖苦之事,主要是讽刺当年冯小刚这段跟王朔的往事。
当年还在中戏上学的白百合凭借此剧一炮蹿红,之后嫁给了陈羽凡,后面关于白百合和冯小刚“潜规则”被陈羽凡打断腿的传闻看上去也不像是捕风捉影,这事据说还是范冰冰曝光的。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有两个角色:高洋和高晋,其实这俩人的原型就是王中军王中磊。这兄弟俩也是大院出身,上个世纪末,那是一个万元户都非常罕见的年代,王中军在美国留学期间兼职当外卖小哥,赚了10万美金,回国后创立华谊兄弟,后来把冯小刚招入麾下。
早些年的时候,冯小刚和叶京是一个圈里混的。叶京是王朔的发小,一块撒尿玩泥巴长大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起倒卖过电子表,在五棵松一起开过北京第一家川菜馆。也因为王朔的关系,叶京就有些看不起冯小刚。
而王朔一开始是不怎么喜欢冯小刚的,但是冯小刚很厉害,他天天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的,显得自己特弱。王朔虽然痞,但是有个原则,不欺负弱者。于是也拉不下脸来赶他走,渐渐地,就混在一起了,甚至还带他进了自己的朋友圈。加上冯小刚特会人,见着这个圈子里的谁都老师长老师短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圈里,都是有点头脸的,跟这帮人套近乎,总不会错,渐渐的,大家就热乎起来。
而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个聪明的机会主义者。
在策划《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冯小刚靠着王朔进了编辑组,该剧一共25集,冯小刚大概写了7、8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王朔写的,其他人写的都被毙了,是王朔帮着改稿,署上哥几个的名字。而冯小刚自己写的呢,也都是在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
到了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本来也没冯小刚的份儿,但是郑晓龙顶不住王朔的说情,让他参与了导演。
包括冯小刚后期及现在都还合作的刘震云,也是王朔引荐的。
《甲方乙方》剧照
冯小刚那段时间是真爱王朔,能把王朔的小说一个字儿都不差地背下来;而且,除了精神上的指路明灯外,他也的确从王朔身边得到了很多实际的好处。他常常不由自主地就吹捧起王朔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经常把王朔夸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但是很快,冯小刚发现风声不对了。他和王朔共同成立的公司,连拍了3部影视剧,都被毙了。据说是因王朔遭到了全国性的行政打压,王朔只好出走美国去避风头、散散心。走之前他给冯小刚留下一句话: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冯小刚听到这句话后,二话不说,自己去活了,而且做的很绝。
《甲方乙方》上映时,原著王朔的名字被去掉了。这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电影顺利上映,票房相当爆炸。冯小刚一激动,托自己的制片主任给王朔送去了5万块钱,权当精神赔偿费之类的吧。
王朔当场把5万块钱给扔了出来。
从此以后,两人彻底闹掰。王朔早就知道冯小刚是个功利之人,但是不可否认,他被冯小刚的赞美冲昏了判断力。冯小刚说“王朔对他的盛赞充满了警惕”,但实际上,王朔还是高估了冯小刚,这个人,不仅从他这里捞到了不少,在他最苦闷的时候,又一脚把他完美的踹开了。
不过没过几年,冯小刚发现自己又得去找王朔了。
当时,他正筹拍《一声叹息》,是根据王朔小说《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改编的,如果没有王朔的认可,就没法进行。
王朔不接冯小刚的电话,冯小刚托遍了所有和王朔关系不错的人,都不管用。冯小刚急的裤子都要掉了,最后哭着找到了叶京。
在叶京的劝说下,王朔终于同意和冯小刚见面。
冯小刚跟王朔签完《一声叹息》合同,结果第二天他就抱着叶京哭诉了!(原因不详)
《一声叹息》是他第一次跟王中军、王中磊合作,他既想巴结王中军、王中磊,又想讨好王朔。而王朔最看不惯的,就是冯小刚这种怂样。结果饭局上,王朔就给他来了一下。
冯小刚哭着说:朔爷为什么那么不给我面子啊?人那么大老板掏钱买朔爷的剧本眼睛都不眨啊。王老板很大度,人家把给你的税钱都背了。结果王朔不冷不热回了一句:哎,人那么大老板也不缺这几万块钱。(说的就是前面那5万块钱)当时搞得冯小刚很下不来台。
叶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十年后,他创作、导演了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中的冯裤子被认为是以冯小刚为原型:长相丑陋、性格猥琐、欺软怕硬,又爱哭、爱占小便宜,最后做了导演。
这部电视剧里的其他人物,据说是以王中磊、王中军、海岩等那帮朋友为原型的,但叶京都不承认。唯有冯裤子,叶京很肯定地说:就是以冯小刚为原型的。
叶京为什么也那么讨厌冯小刚?首先当然是因为王朔,叶京和王朔是铁哥们,他因为王朔和冯小刚走到了一起,现在王朔讨厌冯小刚,他当然同进退;其次,冯小刚也坑过叶京。
在叶京筹拍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时,冯小刚说能帮他拉到投资。结果冯小刚跟投资人开黑价,把《梦》剧本投资谈崩了,结果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没信儿了。
不仅如此,叶京还特意找了一个巨像冯小刚的演员来演冯裤子。
这位叫佟磊的演员,据说是叶京在一个综艺节目上看中的,他一看到,就惊呼:太像了!真是上天眷顾我!
不怕冯小刚生气吗?叶京的回答是:有什么好气的,按王朔的说法,干嘛不直接就叫冯小刚?
直接就叫冯小刚,或许能让冯小刚更下不来台;但不得不说,叫冯裤子,或许更能让冯小刚感到耻辱。
后来据说冯小刚因《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向万达开火,是因和华谊签了对赌协议(一种股权激励形式)。虽然相识多年,但在王中磊和王中军眼中,冯小刚估计也只是个赚钱机器吧?
微云估价浓缩精华,拒绝平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ly/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