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

打工者三只松鼠,终究逃不过业绩和股价


来源:投资家来源

财经锐眼(ID:BJCJRY)作者

锐眼看公司还是发生了!作为国内线上休闲食品第一品牌的三只松鼠(.SZ),在上市刚满一年后,终究还是没有逃脱业绩变脸的命运,以致它的股价自今年5月中旬之后持续下跌,较高点已跌超30%。8月21日,三只松鼠终于公布了它的年半年报,营收52.52亿,同比增长16.42%,实现净利1.88亿,同比下滑29.51%,实现扣非净利1.53亿,同比下滑41.37%。(三只松鼠半年报财务报告截图)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单季度业绩来看,三只松鼠今年二季度的业绩更惨。根据财报数据,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88亿、实现扣非净利润1.85亿;而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8亿、实现扣非净利润1.53亿。从同比增速来看,今年二季度单季度,营收增长11.92%、净利润暴跌.10%、扣非净利润更是暴跌.62%。(三只松鼠财务指标截图)这也就是说,三只松鼠今年二季度三个月不仅没挣到一分钱,主营业务上还倒亏了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公司并没有在财报中明确说明,因此也就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因为上半年疫情影响的原因,因为相比一季度,二季度国内疫情已经出现明显好转,在疫情之中尚能赚钱,在疫情好转之后反而不赚钱,显然是因为公司本身的原因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具体来看,三只松鼠业绩下滑及股价下跌或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1、线上流量红利消失,线下门店扩张,费用支出增加;2、长期依赖电商平台,高销售费用侵蚀利润;3、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减持;除了以上几点直接原因外,个人认为,三只松鼠在上市刚满一年后就迎来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也有其必然性,过低的毛利率和过高的应付账款,让它一直缺少自我造血的能力,只能通过应付账款占据供应商巨额资金来维持自身正常运营所需资金。下面我们就来一条一条的看一下三只松鼠所面临的处境:1、线下门店扩张,费用支出增加三只松鼠是一家主要从事休闲食品的研发、采购、销售和运营业务,通过数字化技术融合了供应链管理及全渠道销售体系,开展高品质休闲食品业务的高端零食品牌运营企业。这是三只松鼠在财报中对自己业务性质的描述,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只松鼠的运营模式是什么。虽然它从事的零食的销售,但它自己并不生产零食,而是向供应商采购现成的零食然后再贴上“三只松鼠”的品牌进行销售。所以,三只松鼠的运营模式本质上其实应该是一家广告传媒公司,主要业务是对“三只松鼠”这个品牌的运营管理。那么,它的赚钱模式就应该是,低价从供应商拿货,贴牌后再溢价通过全渠道销售,从而赚取差价,这一点从三只松鼠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变动上也能看得出来。(三只松鼠存货、应付账款趋势分析,图中单位:亿元)三只松鼠基本上就是通过不断向供应商赊购形成自己的存货,然后自己再慢慢销售自己的存货。从变化趋势上来看,存货和应付款保持同步变化,过去几年三只松鼠的存货和应付账款持续增加,说明公司处于规模扩张期。另外,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基本保持同步变化,年到年还保持上升趋势,说明公司产品销售不错,但自年之后到今天,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同步下降,虽然应收账款下降对于公司来说是好事,但与预收账款同步下降,说明公司的产品销售不太好,特别是年,巨额的存货砸在自己手上却销售平平。上半年,三只松鼠因为存货盘亏报废的存货就有.13万,而上年同期因存货盘亏报废产生的亏损是.89万。(存货盘亏报废情况截图)原因也不难理解。三只松鼠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三只松鼠在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80%以上,表现出对主流电商平台的严重依赖。然而,最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的逐步消失,线上低成本流量越来越难找,包括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转战线下,寻求线下低成本获客。作为线上休闲零食第一品牌的三只松鼠自然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除了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布局外,三只松鼠近年还逐步在美团、饿了么、支付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sc/127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