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www.zherpaint.com/m/零食搬运工三只松鼠又上热搜了,吃瓜群众的点是大量关店。
1直营与加盟双双把家还
4月底,三只松鼠公布了年度报告和年第一季度报告。于是吃瓜群众就有了新的谈资。
年,三只松鼠开了12家直营店,最后关店却关了43家,加盟店新开家,关了家,合计一共关了家门店。
直营店总营业收入8.18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滑6.39%,占总营收8.37%;而加盟店的总营业收入7.4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63.3%,占总营收7.67%。
家店关了之后,年底的三只松鼠还拥有家直营店和家加盟店。
家直营店的总营收是8个亿,平均每家店年营收在万元左右;而家加盟店的总营收数额至今没有对外披露。
尽管与年相比,年全年的净利润增加了3成,营业收入只降低了0.24%,但并没有阻挡关店的趋势。
加盟店是三只松鼠的营业额大头,有些加盟商由于商品价格无法完全弥补进货成本导致盈利困难,再加上门店租金和人工管理成本,严重的入不敷出,最终只能亏损关店。
2市值来惩罚,蒸发亿
十年前,踩着流量红利的三只松鼠成立,一路站到了零食行业的顶端。
年,三只松鼠的全年销售额突破了个亿,一下子成为零食行业首家迈过百亿门槛的企业,风光无限,一直到现在都还是国内销售规模较大的食品电商企业之一。
于是,年的三只松鼠顺利地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
据说当时的三只松鼠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发行价14.68元,一年时间不到最高股价便触及91.59元,巅峰时总市值超过亿元。
发完年的财报后,三只松鼠股价连续下跌,4月29日收盘的三只松鼠,股价只有22.16元,总市值变成了88.86亿元。遥想当年巅峰期的亿元,市值蒸发了亿元。
大家都知道,三只松鼠就是靠电商平台起家的网红品牌,当年三只松鼠的百亿总营收,有九成来自线上,到了年,线上的总营收占比也只有六成了。
增长的乏力,跟整个电商环境流量红利消失有一定关系,因为直播带货一兴起,传统电商平台流量就被瓜分了。三只松鼠面临的是线上推广获客成本不断增加,销售费用逐年上涨,平台服务和推广费居高不下,线上营收不断下降的局面。
没有营收的情况下,三只松鼠还在不断地投入成本,第一个就是线下门店的扩张,第二个是平台服务和推广费的支出,据说这笔费用年的时候还是4个亿,到了年变成了13个亿。
这么一盘算,三只松鼠陷入今天的局面也并不稀奇。
3水土没问题,生产模式是根源
三只松鼠的下坡路真的只是流量红利消失和成本增加吗?真的是线上企业到做线下水土不服吗?其实不然!
纵观三只松鼠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根源还是生产模式的问题。
三只松鼠一直自称“我们不生产零食,我们只是零食的搬运工。”这就是其症结的根源所在——代工+贴牌的生产模式。
早期的三只松鼠没有线下实体店,也没有自己的工厂生产线,纯依靠电商经营。那时候的代工+贴牌的模式优势很大,可以轻资产运营。但后来有了线下实体店,这种生产模式就成为了制约。
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问题在三只松鼠身上似乎一直在重演。
三只松鼠之所以能一直持续红这些年,也并不是完全得益于流量红利,松鼠自身也有两把刷子的,那就是专注营销和品牌拓展,这是其稳坐网红宝座的原因所在。
但这也给三只松鼠带来了制约,那就是过于专注营销和品牌拓展,忽略了产品。说到产品就回到了供应链和生产模式,三只松鼠没有工厂,产品都是代加工贴牌而已,零食生产仍十分依赖代工厂。
这就成了最大的掣肘,一颗定时的地雷一直埋藏着,只是等待爆炸的时机而已。
强大的营销让三只松鼠一直网红着,慢慢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顶尖的食品品牌的印象,心智有了,产品跟不上,就会出问题。有多红就会摔多惨!
因为没有办法控制产品的品质,三只松鼠这两年的食品品质不断被消费者诟病。就在这时,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陆续崛起,洽洽、良品铺子等深耕线下市场多年的食品品牌转战线上,产品上推陈出新,三只松鼠就这样被赶超了。
4对手赶超,用户根基不稳
没有护城河,被赶超是很容易的。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护城河就是消费者,只不过受限于生产模式的原因,三只松鼠的用户根基并不牢固,消费者不认。
去年三只松鼠的“眯眯眼”广告惹起了争议,有消费者直接说自从眯眯眼的事情后,三只松鼠送我都不要。
很多消费者普遍感受是量少不好吃,还贵,大都买过一次再也不买了,有的甚至更愿意买农贸市场块钱一大包的散货。
做企业做品牌很难,但也不难,套路营销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的市场会更加公平和实在,踏踏实实做好产品,踏踏实实销售才会得人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sc/1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