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白癞风 https://m-mip.39.net/nk/mip_4634163.html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寓言类材料的特点:
1、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2、特点:
⑴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⑵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结果,探原因)
⑶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
(二)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
1、把握整体寓意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三)解析示例:
作文题目1: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五步骤:
步骤一找关键语句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步骤二明陈述对象教授、青蛙、动物们步骤三查产生结果
①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②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③动物们反驳教授。
步骤四析产生原因
(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①理论与实践相脱离;②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说话过于绝对。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①敢于质疑;②敢于挑战权威。
(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教授只相信自己,小看他人。
步骤五联现实定立意(多角度)
(1)从教授角度:①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②学会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③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2)从青蛙角度:①敢于质疑;②敢于挑战权威。
(3)从动物们角度: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作文题目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五步骤:
步骤一找关键语句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步骤二明陈述对象学习者(小狗、小龟、小兔、小松鼠);施教者(野鸭);评价者(青蛙、仙鹤)步骤三查产生结果
(1)学习者有的学会了游泳,为多了一种本领而高兴,如小狗、小龟;有的则因未学会而苦恼,如小兔、小松鼠;
(2)施教者野鸭只教会了部分学生,但让兔子和小松鼠坚持练习;
(3)评论者提出异议。
步骤四析产生原因
(1)学习者有的学会,有的没有学会是因为:特点不同;而野鸭对他们同等看待;
(2)施教者野鸭只教会了部分学生,但让小兔和松鼠坚持练习是因为:①未认识到学生的不同特点;②教学方法单一。
(3)评论者提出异议是因为:青蛙认识到它们各有所长,认为要发展特长;仙鹤则认为生存本领不止一种。
步骤五联现实定立意
(1)从学习者角度:不适合立意,因为它们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权,从这个角度写作,容易不切合实际。
(2)从施教者鸭鸭角度:①因材施教,成就不同人才;②要打开思路,打破单一模式。
(3)从评论者角度:打破单一的补缺式培养模式,提倡发展特长式培养模式,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因材施教,拓展不同成才途径。
(四)审题方法小结
第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寓意:概述材料的中心或找到材料的关键句,一般是议论抒情的句子。
第二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第三步: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第四步:以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第五步:筛选最能反映材料中心或命题人意图的立意。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同样要遵循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等原则。
作文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1)鸟的角度:莫得过且过;置之死地而后生;危机感与忧患意识;提升自己,勇于求变;知足不长乐,不要安于现状
(2)巢的角度:挫折;顺境与逆境;大社会与小家庭(大漠与绿洲、树、巢)。
(3)鸟与巢关系的角度:环境与成长;平衡(破与立);个人与社会。
例文1:
居安思危,不安于现状
我们的时代需要一面帆,横渡浩瀚的海洋;我们的时代需要一双翅膀,搏击万里长空;我们的时代更需要一份执着,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生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没有残酷的战乱,没有生活的艰苦,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是殊不知,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我们除了享受安逸的生活,更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如果只做“有鱼吃而不捉老鼠的猫”,那我们只能被时代、被社会遗弃。古往今来,一段又一段惨痛、血腥的史实无时无刻不在警惕、敲打着我们的心灵——从历史上看,由于骄奢淫逸使自己、国家、民族“步入衰亡境地”的事例不胜枚举,商纣王淫逸享乐、贪恋美色、废弛朝政,把自己养成漫画中吃鱼而忘了捕鼠的懒猫,将前人“披霜露斩荆棘”创下的江山毁于一旦,最后落得个亡国灭种、自焚鹿台的可悲下场。还有那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刘备殚精竭虑,辛苦打拼得来的巴蜀之地被他弄得血本无归,拱手送人,贪图荣华富贵,不发愤图强,祸在眉睫,殊不可知,这是覆灭王朝的共同悲剧所在啊!安逸享乐是精神的麻痹剂和毒品,在虚幻的快感中潜伏着毁灭的危机。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潮,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真可谓一语中的。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生于乱世而“济世”;长于盛世而“安民”,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贞观之治”成为历朝历代治国实践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可见,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才能开创太平盛世,建立不朽的伟业。
当年解放军解放北平城时,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共产党员不要做李自成,正是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美丽的家园,在世界上扬眉吐气、昂首挺胸。
从海洋勘测到飞跃外层空间,人类的发展永远没有止境。历史发展到今天,90后一代被推到历史的舞台上,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下,我们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让青春在奋斗中闪亮。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满怀希望的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可见,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要居安思危,在奋斗中勃发,在奋斗中雄起。
例文2:
环境与成长
当今社会,在评价人的成长因素时,大多评价者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人内在因素对成长的影响,有一种“内心强大,啥也不怕”的感觉。但是,外界环境真的那么无关紧要吗?否!外界环境的好坏,恰恰是影响人的心态与健康发展要素。正如小鱼在鱼缸里长不大,那是因为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而放到大水池中,小鱼就成长为大鱼,那是宽松的环境,为小鱼的成长提供了长大的空间。所以,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这个大熔炉中,生物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正如狼一样,在野外,它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断体验,去发现食物,顽强地活下来。而如果在人们喂养照顾中,狼会成为逆来顺受的宠物,慢慢退化了它的适应性机能。所以,生物都会向着生存方向成长。纵使现在有很多人批判现实制度,但他们依然生活在他批判的世界里,不也是一种适应吗?《进化论》告诉我们,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不适应环境,就要灭种灭族。所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小视。
适应环境,但不影响人们改变环境。人类适应环境不是生存的目的,改变环境,使之美好,并与之和谐共生,才是最高的境界。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的曹子建,放荡不羁,一介书生的王子安,亦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以现实为出发点,力主去改变某些不适应的社会现实。林和靖需要一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优美境界;李白高歌“夕阳残照,汉家陵阙”的悲慨壮丽;秦少游苦吟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迷惘与惆怅。这些仁人志士,都是梦想着建立一种美好的家园而孜孜以求地探寻着,摸索着。
由此看来,环境对人影响巨大,人可以按照理想去改变和追寻美好的环境。
心有梦想,在改变自己中改变环境。一个很沉默少言,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在别人的眼中不算聪明,身体弱小的他怎么也无法让人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当一位教授讲了一堂课,并告诉他们一个名叫哥德巴赫的人提出的伟大猜想时,他被吸引了,立志要解决这一猜想,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别人都当玩笑取乐时,他却深深着迷了。尽管他体弱多病,但他依然废寝忘食的学数学。在其他同学还碌碌无为时,他成为了离这颗“明珠”最近的人,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摘取。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称赞他“你移动了群山。”他就是陈景润,一个传奇的人,一个给一代人以信心和巨大鼓舞的人。他没有受条件不好,住房不好,研究环境不好等外界的影响,以巨大的热爱之情,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朋友,是鲲鹏,就要展翅高飞于九万里高空,自由自在翱翔;是骏马,就要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山岗,驰骋疆场;是奇才,就要及早地历练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利用环境,造就自己;改变环境,造就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应该茁壮地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zz/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