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

三月书目介绍下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三月书单

9.《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等。

哈代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年发表小说《还乡》,年发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年发表小说《无名的裘德》,《无名的裘德》中因为讲述男女主角是表亲的婚恋,导致哈代受到舆论攻击,自此哈代不再写作小说。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诗剧《列王》。年,哈代获得英国文学成就奖。

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创作诗8集,共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之后随克莱尔逃亡,但最终苔丝决定认罪,第二日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思想感情

苔丝的悲剧始于姓氏,终于自己的情感。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传统社会女性地位的卑微是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作者也通过苔丝的经历揭露了当时维多利时期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但同时苔丝的悲剧也是由她的人物性格导致的,即便出生在贫困家庭,但苔丝有着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尊严,其实只要她稍微妥协,她就可以改变想法和活法,但是在关键的选择上,她总是让自己做出最悲惨的选择。而这也是她性格的高光时刻,人格尊严最闪亮的时刻。一方面作者揭露旧时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也通过苔丝告诉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勤劳,什么是勇敢。

10.《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年),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年入喀山大学,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一)。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安娜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沃伦斯基,沃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他们不顾一切的私奔,两人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作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沃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辛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和药物起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沃伦斯基受不了社会压力并对她表现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开始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让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自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作品影响

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

但不久,社会就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

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

11.《百年孤独》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着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出版《百年孤独》。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苦妓追忆录》,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年开始创作,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歷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内容简介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中不容错过的精品。

思想感情

每个人都是孤独地出生,在这世间恍惚几十年并不漫长的日子转眼就远去了,然后再孤独地死去。生命注定是个悲剧,因为我们从没有融入世界,世界永远是身外之物。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寻得一个身体与灵魂都与自己万分契合的人,与之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爱情的联系,然后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离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独。可是这般的幸运艰深难得。我们知道这个故事永远不会发生,又无时无刻不在以另一种方式上演,这就是魔幻现实。这本书中有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可即使它多么让我悲伤,让我感到无处不在,无法躲避的孤独,我也不忍卒读,就像即使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公、灾难,我也不忍它彻底毁灭一样。那句“马孔多在下雨”与东方词人写“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谋而合。

名家点评

瑞典文学院:“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时代》周刊:“其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

欧文·肖评:“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马尔克斯善于将个人生活与历史危机联系在一起。从他的作品中,你得不到关于拉丁美洲问题理论上的系统阐述,但当它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看到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

马家辉:“他的作品充满各种的想象,会讲话的猫,会飞天的大象等等,这些跟他从小看过很多吉普赛人,各种奇妙的经验有关。尤其是他外婆,他外婆经常跟他讲一些好像不太可能的事情。比方说,他外婆教小时候的马尔克斯,你不要顽皮,不要这样到处走,因为你走到房子这个角落可能会吵醒大舅舅,可是他大舅舅明明死了几十年。他外婆说你跌倒可能就是因为你姨婆推你,可是他姨婆也死了几十年了。在他外祖母眼中满天神佛,充满各种的想象。小时候的他很相信外婆讲的话,都记在心里,长大之后,就把这些作为他的魔幻题材,用来回扣着他的时代、他的历史。

12.《挪威的森林》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市,日本当代作家。自年,凭借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起,陆续发表了《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等长篇小说,多年以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至年,《挪威的森林》发行逾0万册,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村上春树自幼受家庭熏陶,非常喜欢读书,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亦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映与分析。

内容简介

《挪威的森林》是最容易读和最写实的一部,全书笔法情节简单,以平净的语言娓娓讲述已逝的青春,讲述种种青春的经历与感受。作品细致描绘了主人公渡边与直子、绿子、玲子等性格各异的女性结识的过程,以及对直子、绿子爱情的模糊与纠结。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经典段落

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2、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3、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4、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5、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6、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13.《老人与海》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等。

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身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年7月2日用枪自杀。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与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经典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14.《泰戈尔诗选》

作者简介

印度诗人泰戈尔,全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同时也是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诞生于年,年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等。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板的学校生活,但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泰戈尔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并且因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爱国情绪,与他之后的作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内容简介

《泰戈尔诗选》这本书是泰戈尔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从他所创作的孟加拉文的诗歌中,陆续挑选他最喜欢的诗篇,亲自译成英文,推荐给世界的读者,堪称泰翁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故事诗》《采果集》《游思集》等诗集。其中,泰戈尔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展现生命与自然的枯荣、联系,内涵现实生活的快乐与悲哀。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他的作品,无不围绕着“爱国,善恶,死亡”三个关键词,感情深沉而又浓烈,却用清新浪漫的语言,刻画隽永的主题。让追名逐利的世人,看到世间的一抹纯洁与炽热。

经典语句

1.到达离你自己最近的地方,道路最为遥远。达到音调单纯朴素的极境,经过的训练最为复杂艰巨。旅人叩过了每一个陌生人的门才来到他自己家的门口。人要踏遍外边儿的大千世界,临了才到达藏的最深的圣殿。

2.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3.让你的音乐如一柄利刃,直刺入市井喧扰的心中吧。

4.爱着时,眼睛为她下雨,心却为她撑着伞。

5.你已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快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的以新的生命来充满。

6.当秋风吹满了向往才知道凋零的满是夏花。

7.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8.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名家点评

沈雁冰评:“泰戈尔是一个人格洁白的诗人,一个怜悯弱者,同情于被压迫人们的诗人,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帝国主义的诗人”。三个身份,一生写作。泰戈尔的诗对国内外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叶芝曾感慨:“当我坐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或餐厅里读到它们时,我不得不经常合上本子,掩住自己的脸,以免不相识的人看见我是如何激动。”最后,以《泰戈尔传》中的话来结束这次的《泰戈尔诗选》介绍:“不知在多少良辰佳节,多少稍纵即逝的时刻,你刻写上无限的印记。今天我看到,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印刻在你的手稿上,散布在仁人智者中。”

15.《一千零一夜》

内容简介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发现王后行为不端,他们便杀死王后。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便又杀死宫女,他存心报复,又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山鲁佐德,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山鲁佐德进宫后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但是她却每天晚上讲,而且只讲开头和中间,不讲结尾。国王为了听故事的结尾,就把杀山鲁佐德的日期延迟了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山鲁佐德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

作品鉴赏

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情节诡谲怪异,神幻莫测,优美动人,扣动着匹界各国读者的心,焕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全书出场的人物形形色色,构成了一幅广阔的历史冈卷,形象地再现了巾匹纪时期阿拉伯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这部民间故事集,以它离奇多变的题材,洒脱的艺术手法和神幻莫测的东主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小匹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它从各个不时期,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个故事小有格言、谚语;有寓言、有童话,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和描写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故事,有神话传说和魔神故事,有描写婚姻恋爱的故事,有描写航海冒险的故事,有反映宗教问题的故事,还有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故事、道德教训故事等。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奶妈乞丐,还有天仙、精灵和魔鬼,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此作品还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正是故事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体现。《渔翁的故事》小,渔翁泡尝辛苦却落得两手空空,于是他满腔义愤,怒斥了人间的不平:“我出来奔走营生,却发现农食的来源都己断绝。许多粗鲁愚昧之徒却飞黄腾达,直上云霄。”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中匹纪阿拉伯社会劳苦大众的生活写照。只有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同他们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来。在暴露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方面,《一千零一夜》没有停留在仅仅描写广大人民群众疾苦或反映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不满的情绪上,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帝国的统治者一一哈里发,对他们的昏庸无道、专横跋扈和欺诈成性痛加褐露,无情鞭答。《一千零一夜》的引子,《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国王杀死了与人私通的王后以后,竟然荒唐到每夜让宰相捉一个少女为他寻欢作乐,天一亮便把她们处死。这个故事充分暴露了国王凶狠残暴的本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

作者简介

卡夫卡(~年),奥地利小说家。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毕业后主要从事保险业工作。年开始用德语写作,年起因患肺结核,辗转疗养。年迁居柏林,专事写作。但次年病情恶化,于同年7月3日病殁于维也纳。他的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死后多年,其作品中的深刻思想逐渐被人认识,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内容简介

作品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发行,被收纳在世界四大现代短篇小说之王系列之中。此文集主要囊括了卡夫卡几乎所有经典的短篇小说篇目,包括其代表作《变形记》《在流放地》等。卡夫卡用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洞悉人们生活的虚无、矛盾和荒谬,剖析人性的孤独、脆弱和绝望,以不朽而精辟的真知揭示生命及其生命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所有真相。

名家点评

美国诗人奥登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

排版:吴玉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zz/92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