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来说,今年春节必定热闹远胜往昔。城市第一次容纳这么多人就地过年,上海将怎样保障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去年入冬以来,在经历三次寒潮的侵袭之后,又该如何确保春节期间菜价基本稳定?
寒潮后,菜价从高点开始回落
“大白菜每公斤1.9元,油菜每公斤3.9元,豆角每公斤9.4元,土豆每公斤2.8元,西红柿每公斤3元,生菜每公斤4.3元,菠菜每公斤4.4元……”近日在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采访时,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类蔬菜批发价格,“1月底以来主要种植基地天气晴好,几类上海市民常吃的蔬菜批发价格,下降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经常光顾菜市场的市民感受中,当前的菜价并不便宜,部分品种的鲜菜,似乎价格比往年偏高。上海的菜价到底是更便宜还是更贵了?
统计专家解释,批发市场介绍的是环比的价格,而市民口中的则是同比价格。也就是说,临近春节,上海市场上的菜价在经历1月份的高点后正在缓慢下跌,但与去年同期的价格相比,确实还有所上涨。上海市农科院信息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上海蔬菜批发价格达到每公斤5.63元,同比有明显上涨。
.01-.01上海蔬菜批发价格走势图,来源:上海市农科院信息所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极端寒冻天气频发,导致多地蔬菜大面积冻伤,大幅减产,再加上受新冠疫情影响,蔬菜运输也受到一定阻碍,所以蔬菜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解释。与此同时,作为农产品最大的消费渠道之一,餐饮业在春节前后通常火爆,因此也会推高食品价格。
“这次寒潮真的厉害了,一次两次接着来。第一次寒潮没被冻坏的萝卜在第二次寒潮的时候也被冻坏了。”江桥批发市场白萝卜商户姜师傅感叹,“货都没了,价格可不得上涨。”
好在,进入2月份,上海市场上的蔬菜价格开始下跌。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油菜、花菜、菠菜等主要蔬菜品种的批发价格已较1月底下降30%以上。江桥批发市场预计,至春节期间,蔬菜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今年春节期间,蔬菜平均价格虽然较往年有些偏高,但依然在10%以内的合理波动范围内。”
来源:上海市蔬菜集团
面对寒潮的“暴击”和疫情的“夹击”,为何上海的蔬菜价格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下跌至合理范围?货源充足和稳定是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供需是决定价格:需求增多,但若供应跟上,价格依然会保持稳定。
记者从上海市蔬菜集团了解到,供应全市60%蔬菜的江桥批发市场已提前从全国89个生产基地调货,并为运输车辆开启进场绿色通道,缩短物流时间,并减免手续费以保障蔬菜价格稳定。“春节期间,我们将安排约种共18万吨的蔬菜供应全上海,即保证每天吨的储备量,大大多于以往。”
稳价保供,上海历经一次次考验
上海的一级批发市场如此“给力”,主要得益于上海的“菜篮子工程”。
梳理建国以来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一直以来,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都极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所以面对各类特殊情况,如何保障农副产品供应,从而稳定价格,上海已经积累下充足经验。
年,上海也曾出现更为罕见的异常天气。2月异常高温,3月倒春寒,4月冰雹,7、8月台风暴雨,农业受灾严重。当时市场还没有放开,沪郊农民只管种,产销没有直接对接,极端天气的冲击下,副食品供应愈发吃紧,以至于时任市领导都当起了“高级采购员”,亲赴外地组织货源。上海的“菜篮子工程”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郊区建立稳定可靠的副食品生产基地、推进副食品产销体制改革等措施。
年,上海菜篮子工程启动,登上《解放日报》头版头条
此后,“菜篮子工程”持续推进,经受住了多次自然灾害的考验。年,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遭遇洪灾,部分蔬菜大棚被淹。由于当时上海本地产蔬菜占市场份额四成,绿叶菜更是占八成,而寿光蔬菜在上海的客菜市场所占比例很小,所以灾情对上海市场影响不大,菜价基本稳定。
上海“菜篮子”建设的覆盖面也在逐年扩大。截至目前,15个区的各大标准化菜市场设立了个平价蔬菜专柜和个平价猪肉专柜,相对便宜的价格让市民的“菜篮子”更稳,一些摊贩在寒潮、节庆时期联手涨价垄断市场的现象得以遏制。
除了天气和节庆,其他非常规因素也曾给“菜篮子”保供稳价带来挑战。年“非典”时期,民间盛传大蒜、生姜和大葱能够杀菌,导致这些蔬菜供不应求,价格上扬。为此,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迅速发布需求信息,多家来自各地菜区的营销大户和超商渠道以最快速度联系调配货源进沪,有效平抑市场价格。
去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初期也因防控措施、物流中断等因素,导致市场产生恐慌情绪,出现抢菜、囤菜情况。但即使在去年那样的特殊情况下,上海也第一时间解决了菜篮子问题,一方面,全市加大力度组织全国各地货源,当时全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江桥市场每天保证吨以上的供应量,确保全市市场供应无虞;另一方面,上海通过媒体渠道辟谣,稳定人心,并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很快,市场恢复平稳。
历经考验,销售模式多元呼应需求
经过去年考验,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锻炼,上海各大批发市场、商超、菜场、线上新零售平台在保障供应方面正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联华超市田林店生鲜主管张玉莲演示使用i百联app
比如,上海各大商超不仅大量备货,还在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和新型销售模式。“您看,点击这里就能找到每天的优惠信息。”走进联华超市田林店,生鲜主管张玉莲正热情地向一位中年顾客介绍“i百联”app。她告诉记者,这款应用里的商品全都来自线下门店,由美团公司的外卖团队负责配送,已经吸引了一群中青年顾客使用。
农工商超市青岛路店的特价商品展示牌
在农工商超市青岛路店,记者看到货架上除了散装青菜,还有一摞摞包装精致的青菜,一包重量为克或者克。店长俞炳春介绍,这是农工商新推出的包装菜,以小分量、易清理为特点,颇受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顾客青睐。
新零售企业则玩出了更多“新花样”。盒马鲜生为留沪过年的用户准备了松鼠桂鱼、手工蛋饺等具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半成品年菜。曾经代表年味的整猪整牛、大鱼大肉,被小包装菜替代。在上海,盒马鲜生首次推出了适合4-6人的小家庭年夜饭套餐,内含5-8道菜。这些做法呼应了就地过年的新需求,体现出一座超大型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gs/1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