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鼠 > 松鼠的习性 > 侬港怪伐魔都鄙视链不完整总结
当前位置: 松鼠 > 松鼠的习性 > 侬港怪伐魔都鄙视链不完整总结
已婚已育的在剩女面前很有优越感
生二胎的在生一胎的面前很有优越感
生二胎中的,儿女双全的在其它二胎面前很有优越感,不过也有生了两个女儿优越感爆棚的,不过基本上,生了两个儿子的只好相对低调一点
同理,一胎中,未来丈母娘(生了女儿的)在未来婆婆(生了儿子的)面前的优越感也是爆棚,因为据说有钱人家都是生的女儿
全职太太在职业女性面前很有优越感,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全职太太中,主动全职的比起被动全职的那优越感是逆天了,主要参照指标是家里有没有保姆以及有几个
至于职业女性,你们都是老公养不起娘家不给力的卢瑟,不过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大致分为两条线路——
a.“我老公很赚得动但我就是觉得不上班太无聊”鄙视“上班为了养家糊口没办法”
b.“公司离家五分钟上班看看视频月入4k老娘只是为了交个金”鄙视“年入百万累得像条狗”鄙视“月入4k累得像条狗”等等
关于老公,那当然是年入百万(及更多)鄙视年入几十万鄙视年入十几万鄙视年入几万鄙视失业在家,当然如果你老公收入是零但有家族产业可以一举跃为鄙视链顶层。
关于籍贯和居住地,这个就复杂了,线路众多
a.祖上三代鄙视祖上二代鄙视只有本人鄙视非鄙视非上海户口
b.浦西鄙视浦东或相反
c.原法租界鄙视原英租界鄙视原公共租界鄙视原没租界
d.内环鄙视中环鄙视外环
e.黄浦江以南鄙视黄埔江以北
f.祖籍宁波的鄙视祖籍江北的。。
ghijk...太多太多,26个字母不一定交待的完
关于外貌,一切自认为有中等偏上相貌的姐妹鄙视一切女明星
关于旅游,欧美游鄙视日韩游鄙视东南亚游鄙视国内游鄙视江浙沪游鄙视市内游
关于孩子读书,出国读鄙视国内私立名校鄙视公立名校鄙视私立非名校鄙视公立非名校鄙视菜场
关于包包,爱马仕鄙视小香鄙视驴牌鄙视抠吃鄙视其它品牌……不过“老娘年入百万我老公年入千万但我就是不爱名牌”无疑是鄙视链顶层
艾玛写了这些才发现鄙视链太多太杂根本写不完啊,不写了!
总结一下,地位最高端的一定是——“老公年入几百万但我绝不是因为他年入几百万而是因为我亲爹年入几千万才全职的,并且生了一儿一女,注意必须是要哥哥妹妹组合哦,姐姐弟弟组合不灵的没有爱,祖上三代都居住在法租界核心区域,平日生活圈子从不过黄浦江更不过苏州河,相貌谦虚点70分吧但请注意高圆圆也只有60分而已其它的女星都是不合格哦,一年中不是在欧美游就是在欧美游的头等舱里当然偶尔也是可以去去东南亚调剂一下口味的,大儿子已经去了常青藤当校草,小女儿正在宋庆龄幼儿园做园花,并且一个名牌包包都不屑买”的女人了!
现在更加隐秘的是保姆也有鄙视链了
在上海,不光牛油果有歧视链,保姆也有。
上海人管保姆或钟点工尊称一声“阿姨”,那是发自肺腑的尊称。要知道,在这种国际化大都市里,一个阿姨见过的世面可能比你多得多。
很多人一生中总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保姆,在这些保姆中,也总会有一些能重塑你的三观,教你做人。
第一次了解“阿姨见的世面比我多”时,我儿子还没出生,我挺着一个圆滚滚的肚子,迎接来了第一位人生导师王阿姨。
王阿姨的上一个东家,住在浦东小陆家嘴著名的仁恒滨江园,这奠定了阿姨的起点比较高。
来到我家第一天,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晚上7点多,她倚靠窗边,远眺万家灯火,发出一句感慨:“你们这个小区啊,不行。”
我滚圆的肚子都来不及颤抖一下,耳边又飘来阿姨的声音:
“你看看,这都几点了,已经晚上7点多了,小区里怎么这么多小孩儿在外面狂奔和喊叫?这个点,小孩们不是应该在练琴,练书法,练一字开吗?”
我当时就震惊了。这个阿姨真硬核!
本来阿姨说我们小区不行,我还以为她迷恋物质,眷恋荣华富贵……谁知在阿姨眼中,她看到的并不是这些虚荣的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精神内核啊!
她嫌弃我们这个小区晚上没有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琴声。
见过世面的魔都保姆,形成了一条家庭教育歧视链——
孩子由保姆带着散养的孩子爷爷奶奶带着散养的孩子爹妈带着散养的孩子爹妈带着傻读书的孩子爹妈带着苦练素质教育的孩子由保姆带着苦练素质教育的
在上海,最见过世面的保姆,就是一个教育实践专家。她一定是带小孩上过补习班、去过英语角、陪练过钢琴小提萨克斯、在篮球架下上过篮、在棒球场上挥过杆!
这样的保姆,浑身都散发着学习强国的光彩,耳濡目染的岁月里,她也被熏陶成了语数外样样精通、音乐绘画都看得懂、走出家门不怕丢人、走出国门也能为中华保姆代言的优秀人才!
当你发现某个小区里保姆之间都不问“你东家给的钱多不多”,而是问“你东家小孩上的课多不多”,那么这个小区的素质就肯定不会太差,居民的文化水准也都差不多,而且,不差钱。
可惜王阿姨来我家只是过渡一下,我还没从她身上学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她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了高级证书,获得了一份位于碧云社区的高端offer。
用她的话说:要求不太高——懂点英文,会做西餐,到国际学校接送小孩的时候不怯场就行了。
临走时,王阿姨做了一顿“北欧风味牛排”,叮嘱我老公“吃的时候什么也别蘸,老外都吃原汁原味儿!”吓得我老公拿黑胡椒的手一哆嗦,撒多了,阿姨差点翻脸。
这就是魔都保姆的另一条家庭餐饮歧视链——
成天吃外卖的吃大鱼大肉的吃中式西餐的吃原汁原味欧式大餐的
阿姨语重心长地跟我老公说:
“你要努力,将来争取早点换房,这个小区啊,不行不行,我跟你讲哦,我们原来小区里的老人每天都组织合唱,跳华尔兹,学电脑制图,你看看你们小区的老人,除了跳广场舞就是搓麻将,啧啧啧……”
这体现出了魔都保姆的小区文化氛围歧视链——
搓麻将的小区跳广场舞的小区浪费光阴闲聊的小区学习氛围浓厚的小区学的都是看不懂的东西的小区
经过阿姨总结,我们这个小区似乎处在了歧视链底端呀!
听了阿姨的建议……后来……我们真的换了一个小区。
所以你看,保姆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一个优秀的保姆,她不图在你家挣多少钱,图的是一口气!
她的梦想就是去到下一家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说:“我上家在xx小区,可好了,你们这个小区啊,不行,不行。”
我们家之前买车的时候,一咬牙就买了个价格高好几万的。不为别的,为的是我家阿姨从车上抱着孩子下来的那一刻,不自卑。
这不就造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吗?我们大魔都的人不断追求上进,蒸蒸日上,也有阿姨们的一份默默的鞭策和激励啊。
经过了第一次的人生洗礼,我们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住进了更好的小区)……第二次请保姆的时候,我们明显有了点底气。
没做几天,阿姨跟我们抱怨,在小区里交不到朋友,社交圈太狭窄。
“以前我们小区啊,好多都是全职妈妈,她们很注重亲子关系的,每天都有一段亲子外出时间,那么我们那些阿姨就有时间聚会呀,今天李阿姨那里喝茶,明天张阿姨那里聊天,每天都开茶话会的!”
我望着阿姨寂寞的背影,竟无语凝噎。
魔都保姆对东家女主人的工作性质也形成了一条歧视链——
干活多工资少的干活多工资多的干活少工资少的干活少工资多的不干活的
这位阿姨洞悉这届老母为逃避带孩子不肯辞职的世纪大骗局,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最后看我坚持不辞职,阿姨辞职了。
儿子小时候我们带他去打预防针,阿姨打扮的花枝招展,穿了一件漂亮的真丝长裙。她说:“我不能丢东家的脸啊!”
毫不知情的我妈,穿了件小破衬衫拎了个帆布袋子也来了,垂头丧气跟在一身名牌的保姆身后,就怕人家问“谁才是孩子外婆”。我妈当时的心情是:怕你不问,又怕你乱问。
回家后我妈就不理我爸了(虽然逻辑上说不通),但是,呵呵,女人。
后来我总结出来了:一个家庭综合实力强不强,主要体现在保姆身上。
我们小区就有个保姆,每天下午固定时刻,遛娃的时候包里塞两本手绘书,别的保姆遛娃就遛娃了,她遛着遛着坐下来,掏出绘本,跟孩子读个两三页,然后继续遛。
她说:“我上一个东家是大学教授!”
魔都保姆对东家的职业性质也是有歧视链的——
在家上班的给人打工的做领导的做医生教师律师的文化人
前两天小区里开业主大会,业主们都在会议室,衣衫褴褛地开会,保姆们带着孩子在门口玩,放眼望去个个都精致迷人,珍珠项链金戒指。中场休息时有个保姆还跑进来跟业主们讲解政策,她说“这事我见多了,上一个东家业主维权开会都是我去的,最后赢了!”
她的口头禅是:“要多读点法律,要多读点法律啊!”
有一天我在小区看到一群遛狗的在聚会,我只会说“哎呀,好可爱,哇,这个好帅,嘿嘿,那个好萌!”
旁边走来一阿姨,手里牵着四只狗!没有错,一手两只。阿姨瞪了我一眼,“这是比格猎犬。”她头一回:“那是法斗,那是边牧,那边那个,可卡,那个最大的,金毛,旁边那个在跑的,拉布拉多。”
“哇,阿姨您真厉害,这四只狗狗都是您家养的吗?”
“嗯,我是他家保姆。”
只觉得这位阿姨在那一刻气场2米8,我当时就震惊了。
大户人家,即使是专门负责遛狗的保姆,也比我见多识广。
据说魔都保姆对自己的主业有一条歧视链——
钟点工住家打扫卫生做饭的带小孩的照顾狗的
而照顾狗的保姆,又被以上所有工种的阿姨鄙视着......
形成了一个闭环。
听邻居说最近阿姨们之间又总结出一条带小孩的歧视链——
带小学生的带幼儿园小孩的带小宝宝的
孩子越小越好带。有个带小学生的阿姨,因为工作任务中有一项是陪孩子做作业,结果入戏太深,高血压都犯了。
这年头,在魔都当保姆也是不容易的,且行且珍惜。
更多信息,请加小号
中产教育鄙视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所有为孩子教育产生的军备竞赛,本质都是阶层跌落的焦虑。文中的这些现象,你或周围的宝爸宝妈们在经历吗?对这种攀比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幼儿园摸家底: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你家房价是多少?这样的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出现在了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中(4)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经由社交媒体发布后,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
郑开欣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贸玩耍,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凑到女儿面前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女儿回答:“我叫Eva。”于是两个人开始玩耍。这时,旁边另一个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对方没有英文名字后,Lucy拉着郑开欣的女儿跑开了。
在一旁目睹了全程的郑开欣略感尴尬,夹杂着一丝窃喜和满足。她给女儿报的英语补习班,每学期的学费约2.5万元,这是和Lucy交朋友的代价。
不久前,成都几个小区之间,为了谁的孩子更有资格就读学区内最优质的一所小学而引发了比收入、比职业、比出身的“中产阶级内部踩踏事件”,将中产阶级子女教育中的鄙视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香港最新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纪录的一对中产父母可谓登峰造极: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一月出生的学童”的好学校,夫妻二人精准计算受孕时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孩子“赢在射精前”、“赢在子宫里”。
人们发现,原本被认为相比平民阶层,更有能力为后代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中产阶层,内部分化非常严重。在一个年收入5万至过百万都被视作中产阶级的国度,即便同为中产子女,童年也是不平等的。
在一个信奉“别人都在努力,你不进步,就是退步”的阶层内部,几乎所有中产家长都在尽自己最大能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为出众,更为“高级”,最终目标是将后代送进比自己所处的更高一级的“阶层”。
然而你为孩子划定的人生蓝图,也许只是别人家孩子的起跑线。
走进中产阶级的家庭,便会发现,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们就精心挑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饰、甚至更好的动画片、更好的旅游地……早在学龄前,因为各种自愿或不自愿的攀比,中产阶级内部就已经形成了一条条育儿鄙视链。
悲哀的是,如果将成都中产阶级踩踏事件中,被踩和踩人的两边家长,放置于一个更大的维度下观察,他们很可能都处于鄙视链的末端。
01
英语成为了孩子之间
区分阶级的一大标准
郑开欣给女儿报的英语补习班,位于北京东三环附近。这是一个由外教授课,小班教学、号称纯正美国发音、全浸入式教学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
尽管价格不菲,郑开欣的女儿已经在此学习了两个学期,如无意外,还会一直学下去。
在教室之外,一个中产家长们自发组成的“沙龙”也在开展——在等待孩子下课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百无聊赖的家长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聊天。
有的交流哪个年龄段把孩子送出国更合适;有的交流周边各种兴趣班的开课时间、教学质量和价格;有的在聊哪个海外购物网站的儿童品牌全,款式新,经常有折扣……郑开欣没有加入任何一个话题,却一直竖着耳朵,暗中留意着各个群组的话题、搜集其中的有用信息。她发现,很多家长都和她一样。
让孩子从小就尽量多接触英语环境,是郑开欣自怀孕起就确认的教育方式。为此,在女儿不到两岁时,就报名了一家外教早教班。“孩子什么也不懂,只是希望她能多听听,培养培养语感。”郑开欣说,大部分早教班的家长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真正让郑开欣下决心送女儿进入这个正规培训机构学习英文,是由于一件小事的触动。
一次,她带女儿在国贸附近、朋友开的双语绘本馆看书,一个小女孩跑到另一个小女孩面前问:“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谁知对方回答:“你会说英语吗?如果你说英语,我就和你做朋友。”
事后,朋友告诉郑开欣,这个小女孩的父母是绘本馆的长期会员,都是海外名校留学归来,在外企驻华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因此,早早就对孩子进行英语教育,甚至连家里请的保姆都是菲佣。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英文不仅仅是一项基本技能,而且已经成为孩子之间区分阶层的一大标准。”郑开欣说。回到家,她立刻过滤掉曾经考虑过的几家或便宜、或由中教授课的英语班,直接选择了“顶配”。
在“Lucy事件”后,郑开欣相信,用有没有英文名字区分谁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可能是无心的,但是儿童的每一个举动,必然是其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和与自己同属一个阶层的人交往,也许是人类的本能。
△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8岁的小儿子威廉,在录制《爸爸回来了》节目中,去花鸟市场遇到外国人,英语水平堪比“专业八级”。但对许多家长刺激最大的,还是小威廉傲人的英文发音。
02
“降低学费就是降低生源质量,
我的小孩怎么能和他们的小孩一起玩!”
家住朝青地区某中产小区的王富贵夫妇,5月初刚刚为3岁的女儿选定了一所每学期(半年)收费近6万元的美式幼儿园。在做决定之前,夫妻二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小区周边5公里内所有幼儿园。
“选到这家幼儿园真的不容易。”王富贵说,为了对幼儿园有全方位的评价,他和妻子各自从擅长领域入手。身为一名企业高管,王富贵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gs/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