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53.html东莞市高埗镇冼沙小学黄银娣
摘要:“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重大创新之一,其内容编排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进一步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浅谈如何借助教材编排“优势”,精准定位目标,以单元为整体,发挥单元板块功能,设置不同梯度的训练结构,助力学生习作“优质”表达。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其编排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将形成习作能力的知识点分解在精读课文、课后练习和习作例文中,不仅内容编选有密度、体系编排有层次,而且各部分之间彼此呼应,形成合力,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筑成了一条习作教学走向“优质”的崭新路径,使教师“教有抓手”,学生“学有支撑”。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编排优势,有效达成教学要求呢?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浅谈如何沿着习作单元编写之“径”,引领学生攀上习作表达之“峰”。
一、目标先行——立足教材编排,精准定标明方向
(一)梳理“单元”脉络,明确单元目标
纵观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学段的“习作单元”,在编写体例上都呈现这样一个稳定格局:
“导语”(明确要素)——“精读课文”(学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总结方法)——“初试身手”(尝试运用)——“习作例文”(积累经验)——“习作”(综合运用)
六个板块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全部指向“习作”。这样的编排,首尾呼应,连点成线,贯穿其中的就是本单元具体的“习作目标”,只要仔细梳理本单元的编排脉络,就能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下图是五上第五单元的板块编排:
从本单元的编排脉络清晰可见,教材从“导语”导向,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再到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了解、掌握、运用说明方法;最后单元习作提出“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了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目标,是基于“导语”的语文要素提出了更具体的训练要求,也就是本单元最终的达成目标。
(二)纵览“教材”体系,锁定核心目标
统编教材编排体系中习作目标是从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编排的,各个学段之间明显呈现螺旋上升的序列性。我们可以借助此编排特点,明确本习作单元板块在课程序列中的“独特地位”。本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是状物类文体,此类文体的习作,在其它册次也有出现。通过纵览教材同类型习作要求,可以准确定位本板块的“独当之任”(如下图所示)。
状物类作文序列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状物类习作在统编教材中共有八次,而本单元提出的习作要求“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其中“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在前五篇中都有明确要求,例如四年级下册习作四《我的动物朋友》目标就是“写出动物特点”。而“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在三下习作一和习作七中都有具体要求,这样,就可以确定本组单元的习作重点是“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当把每一个习作单元放置在这样的一个清晰的习作“框架”里去考量,习作教学就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了。
二、整体联动——立足教材内容,精当设计助表达
要发挥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优势,首先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教学思维定势,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树立整体教学观,灵活运用板块功能,构建习作教学新模式。
(一)厘清板块功能,挖掘文本教学价值
五上“习作单元”各板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了明确的训练指引,所以,在习作单元教学之初,首要工作就是围绕习作训练要素,挖掘指向习作的教学资源。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直接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观察与表达的方法,体会说明文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gs/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