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觉得生活无聊单调、缺少美好?那就环顾四周看看吧,你是否能找到什么自然的惊喜呢?
这次,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六个小朋友笔下的自然,来感受一下他们心中的自然的美。
“如烟似霞,如云似雾,呈现出一片粉色的云雾海洋。”
——《感受四季之美》
感受四季之美
熊智心
我喜欢四季,喜欢四季不同的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们喜欢春,喜欢她给人们带来的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你听,那淅淅沥沥的不就是春雨吗?“滴答滴答”,万物在一夜之间生长起来了。枯黄的草坪上多了一抹绿色,那时候,白玉兰高大的枝干上像盖了一层白雪。过了几天,樱花缀满了枝头。春风轻拂,点点淡粉的花瓣纷纷扬扬,如下雪一般。树不再光秃秃的,长出了拇指大的嫩叶,一把把迷你大小的小扇子长在银杏树上。那可能是童话故事里小人的扇子吧。天空不再是白茫茫一片,有了颜色。
在叶上初阳干宿雨的季节里,绿意盎然,蝉开始展现自己的歌喉。它们好像在举行一场比赛,比谁的歌声最响亮,然而它们的声音在人们的眼中显得有些聒噪。天空蔚蓝,棉花糖似的云朵让天空看上去触手可及。树上长满了嫩叶,阳光照射在嫩叶上,这幅景象完美诠释了大自然的生机。这样的美景让我忘记了炎热,清新的感觉涌上心头。夏天是多雨的,下着霡霂的午后有着独特的美。天空是灰蓝的,一束阳光穿透云层,使几片云朵被染成了淡橙色,云朵被勾勒出一道金边。云与天空被倒映在水塘上,如梦如幻。夏夜并不燥热,晚风习习。夜色朦胧,点点繁星洒落在深蓝的夜空中。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悲秋,然而我最喜欢的季节就是秋天。天高云淡,秋风萧瑟,枫叶被秋这个艺术家添加了黄色和红色。这个艺术家喜欢金黄色,于是就把树叶、草地都涂抹成了金黄色。他嫌树叶在树上待得太久,就让它们在秋风中落下。也许是觉得颜色过于单一,这个艺术家就让金秋与粉黛乱子草来一场梦幻的邂逅,如烟似霞,如云似雾,呈现出一片粉色的云雾海洋。
在上海这座南方的城市里很少会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人们不太喜欢冬,他并不温柔。即使不下雪,也会有零度以下的天气。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耳朵冻得通红。可是这个季节也有他的美丽,我曾目睹冬日的暖阳沉入远山的场景。天空被夕阳染成金黄色,太阳如一个咸蛋黄,渐渐沉入山,金辉渐渐收敛,最后只留下一片的金黄。夜渐渐深了,天空这个调色盘里加入了深蓝,加得越来越多,金黄被无限的深蓝吞没。
大自然给予人们四季,他是公平的,并没有吝啬四季中的任何一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知道大自然是如此美好。
点评:春天的花与雨;夏天的蝉与嫩叶,云与天空;秋天的枫叶与粉黛乱子草;冬天的风与太阳。四季时节在诗句(橙色字体)的渲染中展现出它的美。优美词句(蓝色字体),比喻(青色字体),拟人(黄色字体)与想象,铸就美丽景色,作者观察并感受到了四季中在我们身边的景物,带领着读者们领略大好风光。(点评人:庄茗嘉)
“圆圆的荷叶,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朵娇贵的小花,仿佛上面的花是一件宝物似的。”
——《下楼,看花》
下楼,看花
张闻显
我是十分喜欢花的,虽然大多数时候我并不能准确的叫出花的名字和它的特点,但我仍会时常下楼去看看,看看花,看看草,看看大自然中容易被人遗忘的那份美好。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总是静悄悄的。因为无论是小草小花,还是鸟兽鱼虫,都还未完全挣脱去冬的倦怠。别急,春雨滋润过大地以后,那才是真正的春天呢!嫩嫩的小草伴着花骨朵,在雨雾的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的钻了出来。你发现他的时候已经遍地都是嫩绿的了。拨开伴着这些小水珠的草丛,你会发现几朵因害羞而躲在里面的花骨朵。闭了眼,草丛仿佛已经满是五颜六色的花儿了。
再往上看,你会看到树上已经长出了几片小小的叶子,抽出了新的枝条。看完这些,你再闭上眼仔细地闻一闻,在被雨润湿的空气里能闻到甜味,你再听,仔细地听,你甚至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植物生长的声音。春天刚到,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最美的应属荷花了。在每个有水的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圆圆的荷叶,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朵娇贵的小花,仿佛上面的花是一件宝物似的。事实上也确实是。正是因为有了上面或红或粉的小花,夏天的水面才会如此可爱啊!再往下看,咦?怎么荷叶底下仿佛有东西在动?原来是几条鱼儿被太阳烤得受不了了,在荷叶下避暑呢!这样看来,夏天里,花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秋风乘着时间的小船,在有生于无声的轮回里,变换着生命的颜色。秋风抚上叶子,叶子便慢慢的变黄飘落,秋风抚上野花,它也便逐渐凋零。在这个万物飘零的时节,我们却能看见菊花挺立在秋风中。秋天里我最喜爱菊花。菊花的颜色和种类很多,有雪白的,伏在草丛里,像毛茸茸的小动物;有火红的,总是在花丛中最显眼的那一个;有紫色的,竟有一种不知所起的神秘感……秋风中,我喜欢菊花,喜欢它的多彩,喜欢它的坚韧,更喜欢它在这个季节中给大自然带来的美。
风刮得越发寒了,雨也用魔法将自己变成了雪。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多数花都缩了头,在地下孕育着来年春天的绝世芳华。可有一种花例外,它不仅在绽放着,而且仿佛与冬风作对似的,傲立在野外。他就是梅花了。梅花自古以来都是被文人所赞颂的对象,如王冕在《墨梅》中就曾写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借梅花来写自己志向的诗还有很多。仔细一闻,确实如诗中所说的,散发出阵阵香气。梅花,是冬天中最美妙的景色。
春夏秋冬,花开花谢,在季节与时间的轮回中,我总是要抽出些时间去看花的。我要用眼睛记下每一朵花的样子,用鼻子保留住每一朵花的芳香,用耳朵仔细聆听花绽放时的声音,把这些花的样子和特点,以及对它们的所有意蕴与情感放在一起,连同着大自然的美好,在心中永藏。
我们总是抱怨着烦恼太多,美好和时间太少。而我,会选择下楼去看看花。微风拂过,带来了花的芬芳,带走了烦恼,在心中留下一片温润。
我空闲时喜欢看花,我平日里经常看花,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论春秋冬夏,不论安闲繁忙,我们总能抽空,下楼,看花。
点评:文章逻辑结构清晰有序,文章大致通过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每段也有着空间上的顺序,如第三段“再往上看”,和第四段的“再往下看”。
语言方面,作者运用诗句,为文章添彩不少。作者在文中巧用动词,以及拟人的修饰手法,如写秋天的一段,巧妙地运用了“抚上”、“挺立”、“伏”。而,夏天的那一段,作者的语气词、标点符号也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作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文章的一大亮点。
文章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最后三段的升华,既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之美,也没有与文章景物描写脱离关系,而是将“花”视作“美好”,“看花”视作“带走烦恼”,很好地升华了主题,赋予文章深层的情感和寓意。(点评人:文旌羽)
“石头上,树干上,铺天盖地,漫山遍野:这里果然名副其实,全都是青绿的苔藓。”
——《绿满心田》
绿满心田
朱沐真
还记得很久以前,我曾跟着父母来到日本。那是一个可以算的上人烟稀少的小岛,名字叫屋久岛。
那小岛真的很精致,若从高空俯视,就如同一个巴掌那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也有稀稀疏疏几家小商店、小饭店、小民宿。那里的居民大多不懂英语,一直和善的用日语与我们交流着。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在新鲜的空气中醒来。和在上海不同,这里连呼吸都是一种享受。这里,是和平、安宁、寂静的一个岛屿,没有任何的什么污染,绿色充满了每一寸土地,就连见到汽车都是“幸甚至哉”。我们宁静地在野草遍地的小道上漫步着,准备前去观赏著名的绳文古杉和当地人称为“苔の森”的一片森林。
坐了二三十分钟的公交,我们来到了绳文古杉下。这是一棵见证了六千年风雨的古树,树干上全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这棵树位于一片庞大的树林中,只是这群老树仙们的一份子。站在树林中,从头顶正上方的那一小片湛蓝的天开始,慢慢往下看吧。那蓝色,是调色盘或相机都表现不了的,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色。再者是碧绿的树冠,几乎填满了一整片天空;树叶间射下来的丝丝光影,也清晰可见,随着时间的移动,光影从亮白到淡黄由下往上移动着。那粗壮而威严的树干哟,就如同一只只健壮的手,托举着那嫩绿嫩绿的树叶,还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就放心地生长吧,别怕,这里全是艳阳和雨露,准保舒服!”真是如此,那些叶子呀,就好像听懂了,都使劲儿地窜着往上长。
接着又来到“苔の森”。一下公交,我就惊呆了:这沁人心脾的绿呀!石头上,树干上,铺天盖地,漫山遍野:这里果然名副其实,全都是青绿的苔藓;就连这里的空气,也是湿湿的,甜甜的。这些苔藓绿得恰到好处,好像是上天专门为这片山水选择了如此美丽的色彩。光是看,你是感受不到那样的宁静美好的;你必须用上耳朵和鼻子。你听,那是清风拂过的声音,唤醒最后一丝睡意;你闻,那是湿润的森林空气,让你静下心来慢慢欣赏这无穷的美好。这样的“苔の森”,就宛如人间天堂。
回到上海,我却不遗憾;因为这绿,早已填满我的心田。
点评:原文的选材内容比较新颖,全文为我们展示了作者在屋久岛参观“苔の森”与绳文古杉的魅力。在文中,作者多次对课文引用与仿写,如:“幸甚至哉”(引用《观沧海》),“也是湿湿的,甜甜的“(仿写《春》第3段),”好像是上天专门为这片山水选择了如此美丽的色彩“(仿写《济南的秋天》),文中对《春》《济南的冬天》的语言表达也有所模仿,原本美丽的语句加上”哟“、”看吧“等语气词,让文章似乎也有了生命。
再看原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全文通过大量的比喻和拟人,赋予树干、树叶生命,生动形象地将树叶的绿,树干的高,树的老体现出来,表现了作者对这写老树、森林的喜爱与欣赏。第四段对以空间顺序由上至下的描写森林与蓝天,句子本身不长,却将太阳照亮蓝天,也斜照着密林,光影投射在地上的美感表达出来。
结尾点题,离开如此美妙之地,却不遗憾?因为这些绿已经映在作者的心田之中,表现出作者对这次旅行所看的,所感的,所闻的都记忆犹新,无比喜爱。(点评人:陈嘉和)
“此时的它,正如一位裙裾飘飘的白衣少女,俏立湖畔,顾盼生辉。”
——《白色绣球花》
白色绣球花
秦子越
在初夏的湖畔,生长着一株白绣球花树。它斜倚桥边,清香四溢,煞是迷人。
其实,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白绣球花还未开放,实在不算什么惊世之作。但春天的脚步一旦远去,白绣球花树就开始慢慢地吐出淡绿色的花茎,又在花茎上点缀许多水嫩的小花苞。过了几天,花儿们就陆续盛开了,是淡青色的。又过了几个星期,花儿们从淡青色转变到淡雪青色,比白色略深一点儿,又比青色略浅一点儿,随风摇动。
当夏天的炎热步步逼近时,就是花树最美的时候。树干粗黑,由上慢慢变细,分成无数柔软的枝条,斜斜地倚在夏天温暖的微风中。花儿们雪白无瑕,繁茂蓬勃,阳光照耀下,整株绣球花树仿迎来了一场大雪。远远望去,积雪累累,簇拥在椭圆形的绿叶中。其实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树流动的云,风摇枝动,满树的白云便随着风缓缓流淌。
此时的它,正如一位裙裾飘飘的白衣少女,俏立湖畔,顾盼生辉。
还是这树怒放的白绣球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连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我在开花!”一朵花笑着。“我也在开花!”另一朵花也笑了。它们一个接一个嚷着,争先恐后地向行人展示自己的那一抹雪白。站在树下,淡淡的芳香如同一张乳白色的雾纱,梦幻一般轻轻笼罩下来,再配上湖边青山绿水,波光粼粼——简直美得不像话。
淡淡的暗香,同时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蜂与蝶。它们在花丛中穿梭并快乐地鸣唱着,成了花儿们最亲密的伙伴。
白绣球花没有玫瑰花的姹紫嫣红,也没有牡丹花的华丽高贵。它的每一朵小花不过四片花瓣,然而许多小花聚在一起,便集合成了一朵美丽的白绣球。更多的绣球花聚集在一起,又把整棵树变成了一朵更大更美丽的白绣球。这是一种整体的美。
感谢白色绣球花,正是有了它,初夏的湖畔才有了这一年一度无比美丽的梦幻的白色盛装表演。
点评: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在湖畔看到的一株长满白色绣球花的树。作者描写了初夏和盛夏的白色绣球花,其中初夏是略写,盛夏是详写,作者很好地抓住了绣球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的样子,将绣球花最美的样子描写得十分细致,使读者看到后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已经站在那棵长满“简直美得不像话”的绣球花的树下了。
作者的观察也十分细致,她不仅注意到了不同时间下绣球花不同的模样,还注意到了绣球花的形态——每一朵小花聚在一起集合成一朵美丽的白绣球,每一朵白绣球使整棵树变成一朵更大更美丽的白绣球,这种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白色绣球花的无限的喜爱和赞美,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后,许多的读者也都能感同身受。(点评人:张闻显)
“不难想象,这些大树定是有威望的守护者,同时有着良好的修养;不然怎会站到那般笔直又生得高大,并且沉默寡言?”
——《向往的自然》
向往的自然
庄茗嘉
大自然无疑是美的。例如千岛湖,点点岛屿如珍珠般散落在碧蓝碧蓝的湖面上,整个的像一条有着上等花纹的丝绸,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划一艘小艇,漫游在山水间,划动双桨,感受清凉的湖水时不时溅起到手臂上,沁入心脾;或乘一艘游艇,在小岛之间穿梭,感受风的速度,风是凉爽的,但并不刺骨。再例如魔鬼城,灰土色的世界,奇形怪状的石柱默默地站着,不见一点绿色,天空也是阴沉沉的,惟有日落时分,当橘黄色的阳光洒落在大地,魔鬼城的瑰丽与灿烂也是不可想象的。
但秀气的小岛,变化多端的沙漠并不是我心生向往之地。只有树木丛生的森林,惟有静谧清幽的森林方能唤醒我心中的向往!不过森林也有各自的性格。有的森林是热情的,阳光会将森林照得透亮,磅礴绚烂而醇厚的金色阳光散在地上,正如那曲森林狂想曲所展现的一般,生机盎然,它的曲调是欢快的;有的森林是阴沉的,雾气弥漫,浓厚的灰绿色顽固地爬满每个角落,一点点日光穿透树叶也只是冷淡的,灰蒙蒙的,让人心生恐惧。
我所爱的森林是宁静而悠远的,高耸的树木会笔直地站在山上,它们的翠绿是讲究的,待秋季到来,便换上青黄色的礼服,不难想象,这些大树定是有威望的守护者,同时有着良好的修养,不然怎会站到那般笔直又生得高大,并且沉默寡言?随着山坡的延伸,小草在大地上躺着晒太阳,它们裙子的草黄色是那般鲜艳,却又与大树先生的墨绿色是那般地相配。白色小花如雪一般的落在小草小姐的裙上,更添一分美丽。几个小屋,落在山坡上,稀稀疏疏的。白色的瀑布如一条银丝挂在山间,细长细长的。水流变换着形状,在山谷底部着落后,便升起氤氲之气。
森林里,小松鼠抱着松果匆匆地从从大树先生身边跑过,小草抖下清晨的露珠,时不时地低声与同伴交流着,小蘑菇暗暗地站直,渴望有一天能与大树先生比身高。小溪流高兴地从山顶跑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有着起床气的小石头被他吵醒,鼓足了劲儿想挡住溪流,可小溪流只是从它身边绕过,继续哼着歌朝山下跑去。小鸟叼着虫子从大树先生旁飞过,大树先生便向它点点头,表达对它早起的肯定。小鸟便高兴起来了,唱出歌儿,整个森林便回荡着它清脆的歌声。大树先生抖抖树枝,宽容地让更多阳光挤进来,散在草丛上。显然,这座森林并不排斥阳光对森林的穿透,阳光便流淌下来,明亮温柔,暖得灿烂。
如果我是一只绵羊,我会在毛绒绒的草地上打滚,在望不到边际的草地奔跑,仰望山坡上的树木,在安适的蓝天下睡着;如果我是一只鹰,我会飞过山顶,俯视着森林的颜色随着四季而改变,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在温和的暖风中翱翔蓝天;如果我是一只熊,我会在森林中挪动自己胖胖的身躯,寻找着蜂蜜与果实或抱住大树,在上面蹭啊蹭;如果我是一只鹿,我会在森林中跳跃,越过树丛、溪流与松鼠,让落下的阳光蹭过我的皮毛。
如果我有个供自己支配的暑假,我会去那里,躺在草地上,用乐器奏出悠扬的曲调,让它抓住的阳光的尾巴,带着我一起与大自然共舞。
天空灰蒙晕光,阳光软绵悠长。
要想知道自然的美,就得被自然折服,心甘情愿地献上您的向往!
点评:第一段举了很多关于“大自然之美”的例子,与后文描写的森林形成对比。第二段描写不同森林的不同特点,又与后文森林形成双重对比,突出后文森林的新奇与美丽。第三段“宁静而悠远”两个词,概括了接下来要描写的森林的两个特点。小作者的想象富有创意而又新奇,体现这样的森林“着实可爱”。不难想象,下文的景物都是围绕这二特点进行描写的。第三、四段基本围绕“大树先生”进行描写,有点有面,条理清晰。总体来说,这两段运用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并且多次运用“小”这个词,“小松鼠”“小蘑菇”“小溪流”,孩子气的语言语调不禁令人生出一种怜爱般的情感。第五段中,小作者又一次放飞想象,将自己想象成各式各样的动物,看似在写这些动物日常的生活,实际上也进一步体现了森林环境的温暖和舒适。最后小作者又“做回自己”,叙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表达自己对“宁静而悠远”的森林深深的喜爱和眷恋。结尾点题“向往的自然”,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而严谨。文章也使用了生动的手法(红色字体)和优美的语句(下划线字体),使读者身临其境,不禁拍案叫绝。(点评人:秦子越)
“放眼望去,树叶闪烁着光芒,林子已然成为了一片波光微动、光栅粼粼的海洋。”
——《林梢》
林梢
朱修宁
正当盛夏,窗外枝桠肆意疯长,烈阳从缝隙中射入。树叶泛着饱含生机的光泽,向半空四周有力地舒展着,层层叠叠,织成一把绿色遮阳伞。
清晨,朦胧熹光零零散散,陆陆续续倾在林间小路旁,洒在树丛的野花花瓣上。小路两边密密地种了两排鹅掌楸,并不高,最高的树杈上调皮地爬了几片新叶,露出微白天空一角。阳光从这空当中挤进小树林,为早起的行人指路,路上每一块石砖都铺满了温暖的曙光。偶有几个少年口中叼着面包,背着书包从砌得凹凸不平的石砖上咯吱咯吱快步路过,这声响惊动了一旁栖息的鸟儿,它扑起双翅,穿梭在茂密的树枝之间不见了踪影。
上午的凉风总是在林间与树叶作伴。树叶喜欢给风抓痒,见他路过就细细地颤一颤、摆一摆,用柔软的叶尖触碰风清瘦的手臂。风怕痒,也受不住叶的撩拨,不敢在一群顽皮的叶间多呆,打过招呼后就匆忙逃离。他的衣袂牵起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树叶目送风离开,渐渐恢复平静。
风离去不久,就是午后。骄阳不再高照,敛了几分嚣张傲气,稍稍偏过头,投下光芒。这时的阳光富有感染力,将他那种慵懒却充满活力的气息并不怎么均匀地分给挂在枝头的叶片,亮绿的,淡青的,幽绿的,或是嫩黄的,都在暖阳下披上一层金黄的薄纱。阳光有些不慎,给树下的草坪花丛也分予些许光斑。曾会面过的凉风此时已享用完午餐,正闲适地在林间散步。鸟儿感知到他的到来,十分欣喜,与伙伴从这个枝头跳到那段枝干,爪一紧一松,又跃上树梢。
阳光回眸,望见风已经到来,就绅士地邀请风共舞一曲;风欣然应允。阳光挽起微风如玉笋的手,缓缓踱步到半空舞台中央绿叶簇拥处,跳起轻快的舞步。常隐在枝繁叶茂间的蝉,此刻也激情地唱出盛夏的圆舞曲。叶随着蝉的节奏与风的舞曲摇摆,整片树林每一处枝头,每一片叶无一不尽情舞动,树叶轻碰是台下掌声,热烈而经久。他们起舞之时抖落了身上的金黄,落下的金粉在舞台周围旋转,飘荡,夹杂在每一缕舞动的风中。放眼望去,树叶闪烁着光芒,林子已然成为了一片波光微动、光栅粼粼的海洋。
傍晚时分,落日来接午后阳光的岗,她在打扮上花了许多心思,把天空当作少女的房间来装点,天幕上挂着粉色的丝帘子,晚风晃一阵,余晖透过帘子给石砖镀上若有若无的、粉色的光辉。叶密密地盖着,恍如一面粉色的湖,影影绰绰,层层叠叠,浪漫得有了些诗意。
入夜,皎月弯起她那只含情眼,已有微微倦意,呵欠让眼角溢出些泪花,倾泻着清冷寒光,合着安静蝉鸣哄树林入睡。
风过林梢,卷起一阵梦呓似的回响。
点评:这篇文章仿佛神来之笔,将加上了想象的林梢之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相信各位读者们也都拍案叫绝了。当然,它能叫人眼前一亮,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文章结构上紧密严谨。按照时间顺序(绿色字体)来描写,内容便有了层次感;着重写午后的景色,文章的内容分配也很合理。特别是最后一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体现时间、呼应标题,整篇文章便有了联系。
其次,便是文章最大的亮点:生动的语言。一眼扫过,你一定能看到丰富的比喻和拟人化景物(红色字体)。从全文看,其实每个拟人和比喻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乱糟糟的,文章浑然一体。正是这些优美的语言给文章增了色,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在自己脑中想象出美丽的林中景色。
最后结尾段(蓝色字体)更是整篇文章最亮眼之处。结尾段不仅在结构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诗境而宁静的景色也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然美”,不禁拍手大叫:好文,好文!(点评人:朱沐真)
结语:
大自然是美丽的,只要你能够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鼻子仔细闻,大自然总会回馈给你一个美丽的惊喜。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快点出门去寻找你身边大自然的美好吧!也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交流自己的感想哦!
最后由衷地希望每一位读者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一定要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gs/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