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鼠 > 松鼠的生活环境 > 丽江风物谜一样的顺州谭继红
当前位置: 松鼠 > 松鼠的生活环境 > 丽江风物谜一样的顺州谭继红
谜一样的顺州
谭继红
古老顺州
顺州,过去人们都喜欢叫“团街”(民国时期常在此聚集民团而得名)。我还在读书时,就很向往去那里玩一玩,因为,有同学是顺州的,时常提到顺州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以及山谷里的山花野果,特别是那里的土司文化、那些历史的荣辱衰败和一些传奇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因为路途遥远,要靠双脚走三四十公里的山路,对我这个10多年都没有出过县城的弱小女子来说,那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就这样,这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在我的心里珍藏了近40年也没有涉足过。年,有幸参加了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永胜风物志》编纂工作,终于来到心目中谜一样的顺州。顺州历史悠远、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记载:“顺州,在丽江之东,俗名牛赕。昔顺蛮种居剑、共川。唐贞元间,南诏异牟寻破之,徙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斗祖渐盛,自为一部,迁于牛赕。至十三世孙自瞠犹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内附,初时为部落,名曰‘顺部’。至元十五年改牛赕为顺州。”顺州,按字义解释是吉祥的、胜利的地方,具有道德修养的象征。顺州自元朝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统治的版图,罗倮人首领子氏族人一支以土司、土同知、土同州的土官形式,成为到年的一方中央封建土官,俗称土司。子氏土司在此开源,其历史长达近年,共历经23世,产生了24任土官,开创了特色土司文化,并于明朝时期开办了永胜最早的学府。土司文化
子土司府遗址坐落在顺州州城中村秀丽的公山脚下,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用占卜先生的话讲,是丹凤含书之地。即,中村是一本书,而它后面的公山即凤凰头连着其他山脉,是凤凰的翅膀,凤凰嘴里含着的那本书即中村。土司府邸建于此,世代繁衍生息,府邸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已显残破。但从粗壮的梁柱、斑驳的石鼓、巨大的坐柱石,以及梁柱间精细的雕文图案,隐约可见当年子土司的繁荣昌盛。在子土司府后的山岗半坡上,密林间包围着一座壮观的大墓,两旁各有一尊石狮守候,墓碑刻有几幅精美的图画,墓上长满了草木。这是目前顺州子氏土司中仅存的一座墓穴,是第十七代土司子宗麟之妻的章氏墓,由其子子文俊葬立。有学者考证认为,这是一座掩人耳目的假墓,并非是真实的尸身所葬之墓。每当子氏后人读起家谱中“日公创业七百载,后代子孙数万千。长江尚有回头浪,人子岂可忘根源”的诗句时,不免会思绪缕缕,万千感慨!云中瑰宝
顺州的云山雾海瞬息万变,夕阳村庄犹抱琵琶半遮面。云海有时变幻成洁白的羊群,有时像是一匹匹奔跑的白马奔腾不息,更多时候犹如刚下的白雪,在顺州坝子铺展开来,丝丝缕缕、连绵不断。深秋时节,站在迪里坡上,远远便可看到迪里水库和顺州坝子浓烈的秋色:蓝天白云、黛墨青山、金黄色的稻田。稻田、村庄、草垛、红叶、玉米地,还有那成熟了的南瓜,把秋天的气氛渲染得酣畅淋漓。在这里,大多是灰瓦红墙的土木结构房,顺州各族人民世代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佛台位于西山村委会,在镇政府所在地南40公里,海拔米,是顺州镇境内的最高峰,与永胜第一高峰他尔波忍山遥相呼应,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特别是每年杜鹃花开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让人流连忘返。秋霖瀑布在三川坝西南、黑伍垭口西北、麻冲村后山、迪里山北面的坝箐河,距西马场水库2公里,崖高壁陡千米,巍峨壮观,水流从其两峰之间直泻3叠,又名“三叠水”,每逢秋雨连绵,河水泛涨,匹练瀑布悬挂山中,飘摇柔美,韵味无穷,造就了秋霖瀑布胜景。秋霖瀑布自古作为永胜十景之一,瀑布周围高山连绵,松涛阵阵,栎树、杂木苍翠葱郁。春、夏两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景色绚丽。无雨时节仍有匹练悬挂山涧,那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坝箐河上游修建了白草坪水库和西马场水库。如今为保程海水位,又引坝箐河水进入程海。特色村落里仁村
里仁又名抵挡,位于新河村委会东,背靠高耸的海螺山,山形极像鱼头。传说,古时这里干热少雨,田地干涸,民不聊生。观音菩萨从此路过,看到这里的凄苦状态,随手丢下两只能呼风唤雨的石海螺,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感激观音,就在山顶修建了一座用石头垒成的寺庙。里仁村还有一个传说:清朝咸丰十三年,大理回民领袖杜文秀带兵沿金沙江而上攻打抵挡,此地由小阳沙拉子德辉统管。两家大战几天,未被攻克,后来子德辉的队伍内变,有人投敌做内应,子德辉被杀,才被杜文秀所破。从此,就有了“打不烂的铁抵挡”之称。因此地地形险要,易于防守,故有“抵挡”之名。走进里仁村,一个古老的村寨展现在眼前,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连接着一幢幢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典型的四合院民居,曾经住过七八户人家,现在还有一两户看护着快要坍塌的古迹,其余都已搬迁至新居。里仁村的古戏楼周围,如今还有很多株古椿树、古柏树蓬勃地生长着。始建于清朝初年的古戏楼,经过几次修复,至今保存完好。古柏树上方的孔庙(文昌宫)也得到了修复。从前,庙内办有私塾,由村中识字人做先生,传授四书五经、朱子家训等,是里仁村乃至顺州镇最古老的学校。从前的古戏楼,每逢农历初五、初六或初八、初九都要唱戏,鼎盛时期,戏服就有30余套,远在上恩铺、庇西等村的戏曲爱好者都来这里唱戏,唱的戏文都是老戏本,有《九江口》《张飞战关公》等。现今的古戏楼是村民的社交及娱乐场所。神秘溶洞
抵挡龙洞为玄武岩和石灰岩溶洞,位于新河村委会仁村东边,与阳和村委会交界处,海拔1余米,洞东侧有峡谷、玄岩、仙人桩、倒挂仙人等奇石景观。就在“倒挂仙人”下边一片野草丛生的崖壁上,呈现出上下两个洞,即干龙洞和水龙洞,两洞相邻。干龙洞在上,如人的一只耳朵,当地人称为“仙洞”;下边的洞仿佛一个人的嘴巴,溅着白色浪花的水哗哗地吼叫着从洞口喷出,顺着乱石如麻的深涧奔腾而下,洞口宽15米、高一米。两洞相隔20米。因龙洞山顶有一座寺庙,大年初一至十五,敬香拜佛者甚多。据当地一个老人说,龙洞内有10道河,他已过了5道,有两道只能蹲着趟水进去,走旱路就会迷路,如果迷路时,逆流而上方可出来。游人进洞只能从上洞即“仙洞”进去。洞口下宽40米左右,高10余米,上宽5米,顶端有平顶,洞底崎岖曲折。洞内8米处,塑佛像3座,农历每月初一到十五有信徒朝拜。龙洞内宽窄不一,在纵深百米处分岔,一向东,一向西北。向东一洞景观十分奇特,有沙丘、田园、河流等自然风景;向西北一洞无人走到尽头,洞内河流纵横,纵深米后有河滩、阴海、沙丘、悬崖怪石、钟乳石等(外部钟乳石基本被破坏),再往里走米左右,就是下坡,再走不远,外面看到的两个洞到这里就合并为一个洞了,这时充斥耳际的是一片哗哗的水声。而这时洞内一片漆黑,需要在向导的指引下打火把前行,走在大石头上面,很多时候不是走而是跳,从一个石头跳到另一个石头,有时是匍匐前进。这段路程看不到水,耳边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水在石头底下流淌。水龙洞深远难测,没有人知道它有多深,洞内水源终年不绝,旱季流量0.4立方米,雨季最大流量15立方米,灌溉着河沿岸多亩田地,是金沙江流域一级支流三岔河的主要水源之一。在顺州还有一个闷水洞,也叫匿水洞,是顺州镇两大流域河——迪里、阳保水流的唯一出水口,水流进洞后不知去向,只闻水声如闷雷隆隆作响。水到底流向何处?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匿水洞在距团街不远的山脚下,洞口高15米、宽10米,属岩溶洞穴暗河,洞内深不可测,也是顺州坝最重要的排水口,由于水流不知去向而得名“匿水洞”。顺州草海万年桩。以顺州乡政府驻地“闷水洞”为界,南边州城石砾裸露,泥沙沉积,水源奇缺,故名曰“干坝子”;北面土质疏松黝黑,土层下面为草煤、淤泥所累积,猛击地面有强烈的地动感,故称“顺州草海”。在“草海”下面,深埋着大小不一,形似房柱的木桩,其长约5米至7米,木桩直径0.2米至0.35米,上面凿有榫头,表面光滑平整,有的榫头里面装有形似斧头的铜质物,由于长时间深埋于地下,被水浸泡并与空气相隔绝,大部分木桩至今完好如初,被当地人称作“万年桩”。其排列整齐,桩间距离一般为3米左右,且多为“T”字形状排列。农民们出于耕作之便,常三五结伴,把“万年桩”从地下拔起,作柴火之用,特别是到了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更是少不了将“万年桩”劈碎、晒干后制成火把。纳西族《创世纪》
在会文行政村,我们采访了当地的一支纳西族吟唱队,一支由60多岁老人组成的纳西族《创世纪》民间吟唱队,队员有七八位。他们吟唱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世神话、战争神话、爱情故事、生产劳动歌谣等内容。纳西族的传承者们一代又一代地用民歌吟唱的形式,把本民族的创世源流与生活习俗流传下来,成为本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民歌分大调与小调,大调也就是传统调,纳西族民间长诗皆属传统调;小调也叫即兴调,无固定的唱词,望物起兴,灵活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纳西族广阔的社会生活。纳西族人民世世代代惯于用民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美好的愿望。调子一般低沉哀怨,如泣如诉,情歌调子却风趣幽默,欢快喜庆。在本地村民进行婚丧嫁娶时,在一位穿着东巴服饰的老者带领下,为新人或是死者吟唱。《创世纪》的曲调低沉、冗长,叙述远古时期天地混沌、阴阳混杂,树木走路、石头说话,一切处于无秩序的状态。人祖崇忍利恩历经重重难关和考验娶到天女衬红褒白,生了3个儿子,老大说藏语,老二说纳西语,老三说白族语,成为这3个民族的祖先,世代繁衍,万世昌盛。“东巴调”即纳西族的东巴吟诵经文,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以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和卜卦等活动为表现形式。“火塘调”是喜庆调。娶亲的时候,在火塘边撒上松毛,把娘家的亲人请来,让一对新人给他们行礼,然后用吟唱的形式告诉他们,新郎新娘要继承家里的传统,要孝敬老人、慈爱后代、勤俭持家等。“谷气调”主要是祝贺新郎新娘的吟唱调。言词轻缓,语调亲切,以托付的语言情调。“喂黙达”是丧葬调,一人领唱众人合,曲调悲哀凄凉。内容主要述说远古历史、万物的产生、人类的由来、追述死亡之源与病因,述说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来源,知识性很强,唱腔悲凉,引人幽思。把死者生前所受的苦难一一诉说,劝导亲属不要过分悲伤,要坚强地活下去。人都是要死的,活着的人要想得开,死者虽然已走,但他(她)已脱离了苦难,进入了极乐世界。“情调”是对唱曲调,男女对唱,旁人附和。欢快风趣,叙述青年男女在生产或生活中相互产生好感,谈情说爱。民族习俗祭公山
顺州镇州城的遗址在现在的中村,位于公山脚下。公山在原土司府之左侧,与母山相对峙,一峰独立,雄竣挺拔,半坡有小公山,小公山左侧为十七世土司子宗麟之发妻章氏大碑墓。小公山为祭公山处,现仅存祭祀平台遗址于小公山山顶,偶见残碑断柱。祭公山活动的历史久远,是地域内影响较大的祭祀活动。明代开始,顺州的土著人就在州城的公山进行祭公山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家宅平安,无灾无难。明景泰《云南图经志》载:“公山,在州之后高一百余丈,与漕峰山迸峙,州人有病则祷之。”又据明正德《云南志·鹤庆军民府》载:“公山在顺州治北,峰峦耸拔,高百余丈,后麓平秀,有数小峰萦回相顾,雨霁则霞彩层见,州人有病则祷焉。”祭公山经常是在雨季之前,通过祭祀公山祈求一方平安,免遭到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神奇的花草树木
在顺州,神奇的花草树木分布广阔,原始森林保护完善最常见的杜鹃花和山茶花。杜鹃花分两种:一种是开红花的大叶杜鹃叫映山红,也叫马缨花;一种花色各异的小叶杜鹃,它们的花冠似阔漏斗形,有单瓣也有重瓣,颜色有白、红、黄及复合色,可谓五光十色,璀璨似锦。春节一过完,来到顺州,可见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和粉白、紫红、黄色的小叶杜鹃,在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听百鸟争鸣,看山花烂漫,一定会使人心旷神怡。山茶花在顺州是最早开放的花,有白山茶、红山茶和黄山茶,每年寒冬腊月,山野里还是一遍荒凉的时候,美丽的山茶花就羞羞答答地含苞待放了。古柏树。据70多岁的杨玉明老人讲,新河大阳沙啦(今新河里仁自然村)戏台旁边,静静地矗立着一棵历经余年沧桑的古柏树,已成为该村的标志性树木。红豆杉。世界珍稀树种红豆杉在顺州镇也有大量分布。顺州会文村委会辖区的原始森林里分布着大量原始树种的红豆杉树。古榕树。在顺州镇境内,很多村庄生长着高大的古榕树。新河腊果村有一棵经历几百年沧桑的古榕树,树干围抱需要3人,大约七八米高,树冠覆盖地面3亩多。它生长在一块巨石上面,下面有清泉流出,其味甘甜可口。另,在古戏台旁也有一棵古榕树,两人合抱,树冠覆盖面积大约20平方米左右。据新河村陈主任讲,此树树龄已达百年以上。椿树。在顺州镇新河里仁村生长着很多的椿树。分红椿树和白椿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椿树是树中之王,它们树姿端庄、适应力强、抗风耐尘、材质坚韧,是建筑、家具材料的优良用材。树皮、根、果实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泻的功效。冬瓜林。在顺州镇白草坪水库、西马场水库、迪里水库都有大面积的冬瓜林生长。迪里水库上边,生长着一片片冬瓜林。因为冬瓜树涵水保水性好,时时可见从冬瓜林下有水不断地流出,汇成小溪流入水库,也是水库边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青刺果。青刺果又名阿那斯果,别名叫打油果。它生长于海拔米—0米的山坡、荒地、路边和阴湿山沟灌丛中,尤其适宜在海拔2米—2米地带生长,是一种具有药、食兼用的经济植物。在顺州镇境内有大量青刺果树生长,近年来,人工种植面积已达到了0多亩。青刺果成熟后,可采集果实榨青刺果油和发酵生产青刺果酒。嫩尖可以做泡菜,叶片晒干可以当茶。当地人称,常食青刺果油能够延年益。藏族、纳西族摩梭人视青刺果为“吉祥树”和“百花之王”,并看作是神树加以崇拜。“弯生”松树。顺州森林覆盖面积广阔,云南松是当地古老的乡土树种。多分布于海拔米—3米的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生林。木材可供建筑、家具和木纤维原料等使用。由于顺州海拔差异大,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云南松在干燥向阳坡地或山脊地带生长较慢,形成为轮状分枝,节间短,枝干形成弯曲生长,即弯生松树,成为一种造型奇特的景观。如迪里坡就是这种“弯生”松树的典型区域。锦江清香古树。锦江村委会地处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从村委会往南行8公里,村中有一棵清香古树。因为有了这棵古树,村子就称为青香树村。千年核桃树。在会文大石洞村的村道旁,有一棵3人合抱的核桃树。它巨大的树冠给周围的住户和村道带来荫庇,树根有多个面盆大的疙瘩(听说是老得长角了),树干遒劲沧桑。这棵千岁高龄的核桃,如今仍枝繁叶茂,每年还能产好几十几斤核桃。秀美白猴。在顺州秀美,其森林覆盖率为70%—80%,由于森林茂密,各种野生动物众多,松鼠、野鸡各种鸟类随处可见。有村民曾经看见有野生狐猴出没,很是可爱。在板桥龙门村委会的猴子坡,经常有猴子出没,故取名“猴子坡”。顺州迪里湖旁松鹤村。属今迪里村委会。这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大面积的湿地,候鸟迁徙时常落脚于此。因有白鹤常常栖息松林,因而得名。和谐村镇
顺州镇立体气候突出,形成山区冷凉、河谷区干热的气候。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地势东高西低,山峦起伏,最高处会文村委会大黑山,海拔米,最低处为龙门村委会金沙江沿线,海拔1米。除迪里、阳保、州城坝子较为平坦外,其余地方多是山地、丘陵、河谷地带。顺州,有位于西马场村委员会的西马场水库,有位于会文村委员会的百草坪水库,有位于迪里村委员会的迪里水库,有位于阳和村委员会的阳和大箐水库,有位于金民村委会的长地岭水库。顺州境内汉、纳西、彝、傈僳、苗、白、傣、普米、壮、独龙等13种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以上。各族人民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民族文化和特有风情在这块土地上高山峡谷间、平坝水库边自然、和谐、诗意地开放着,相得益彰。(图片:杨波)编辑:白浩
校对:和文圣周寿荣
二审:和继贤
终审:张赛东
本文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ly/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