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

我的松鼠窝


我的松鼠窝

近来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我国的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逐年提高。作者在列举数据,总结趋势后,笔锋一转————现在的人们喜欢收集知识,但并非去掌握知识,我们都得了互联网松鼠病。

读到这,忽然发现,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之前甚至一度萌生过整理自己收藏夹的想法:

以及更别提先前用过的印象笔记的剪藏了。

甚至先前我一度产生过焦虑:这么多东西,我怎么才能看得完啊。而且即便是收藏了,我未来又如何能想起,或者是如何找到它们呢?

另外,各式各样的笔记,有没有什么优秀的软件可以方便我管理,整理它们呢?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两个需求:

如何处理那些阅读过的潜在的知识信息?如何将那些处理过的信息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妥当保存?问题1

虽然先前提到的那些整理的收藏夹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但我仔细想了想,其实自己也未必是一直彳亍于犹豫的泥沼里,也算是有了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

zotero不仅是一款优秀的文献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知识管理工具,甚至现在也可以作为我的一个知识处理信息库。关于它的使用,可以参见:

好物分享第六弹——让zotero成为你的文献图书馆

只不过我只是用它来存放自己的书本读物,而并没有作为一个知识储备仓库。

但其实,zotero也是可以完全做到的:虽然比起一般的笔记工具,它缺少了一定的文本排版以及全平台访问的便捷。可是,这个标签的记录功能是完全无法被替代的,我可以完全复制我先前文献以及书本的套路:R1准备读、R2在读、R3读完(做完笔记)。

当然你也可以DIY自己各种内容。相比起来,这样的记录就比单纯的清单版的勾选,信息密度高出很多。

问题2

这一部分其实我先前也非常的在乎。最近读到了优雅R的一篇文章,更加深了自己的思考。

我们在不断地进行外部输入的同时,也要学会进行输出。最简单的就是通过博客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里的博客记录并不鼓励大规模的摘抄亦或是仅仅贴一两个链接;就如同费曼学习法般,简单来说,当我们用自己的白话把知识点说清楚,大概率这个知识就被我们真正掌握了。

因此,这一部分的知识是问题1中知识的精选,是其中知识点的延伸。是将我知道了,变成我会做了

此外,我觉得在记录笔记的初始阶段,花时间整理笔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这一点我觉得不太一定适合所有人。起码对我来说,开始记笔记,和记笔记一段时间后这段间隔,自己是会发现许多的问题的。

比如笔记的分类没有规划好,笔记的排布缺乏规律,难以较容易地找出关联的内容。

就比如我最近,开始把语雀里的东西逐渐迁移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shuf.com/ylgs/9558.html


当前时间: